慈禧|汉武帝临终杀储君生母,防后宫干政,其智慧在后世慈禧身上体现


慈禧|汉武帝临终杀储君生母,防后宫干政,其智慧在后世慈禧身上体现
文章图片

后宫干政 , 是权力的诱惑还是抗议?
汉武帝为何如此狠心的处死自己的宠妃 , 让幼子痛失双亲呢?其实正是因为刘弗陵年少 , 武帝才要处死钩弋夫人 。汉武帝登基时已经16岁了 , 还处处受祖母窦太后的掣肘 。刘弗陵年纪更小 , 汉武帝想要避免"太后摄政"情况的再度出现 , 可惜当时甚少有人理解武帝的用意 , 反而认为他是不愿意接受死亡 , 而做出的疯狂之举 。
太后摄政在汉朝历史上并非只有窦太后一人 ,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吕雉 , 就在他去世后把持朝政十余年 。而吕氏外戚更是耀武扬威 , 刘氏皇族备受打压 , 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意看到的场面 , 所以汉武帝吸取自身和先祖的教训 , 毅然决定赐死钩弋夫人 。
慈禧|汉武帝临终杀储君生母,防后宫干政,其智慧在后世慈禧身上体现
文章图片

那么 , 为何在皇帝驾崩后 , 太后会有摄政的想法呢?或许最初太后摄政 , 是因为皇帝幼小 , 辨别是非能力不足 , 无法独自处理朝政 , 从而扮演了一个辅助朝政的角色 。而后呢?这种想法逐渐被权力的欲望侵蚀 , 欲望是没有底线的 。再加上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 , 长期处在压迫之下 , 一朝得见天日 , 自然不愿意再将权力交出 。这就是所谓的"由俭入奢易 , 由奢入俭难" 。
又或许是太后身为后宫之主 , 为平衡后宫 , 成日处在一个勾心斗角、极度压抑的环境下 。难保不会出现扭曲心理 , 想通过掌握权力 , 来纾解心中的郁结之气 。除此之外 , 或许太后群体还想通过摄政发出疑问 , 为何女子就不能入朝为官 , 这何尝不是她们代表古代广大女性发出的抗议呢?
慈禧|汉武帝临终杀储君生母,防后宫干政,其智慧在后世慈禧身上体现
文章图片

钩弋夫人与慈禧太后 , 平行时空下不同的命运?
无独有偶 , 约2000年后的慈禧太后恐怕也想发出这些疑问 , 因为她也摄政了 。而汉武帝下令处死钩弋夫人 , 令群臣费解的用意 , 也在慈禧太后身上得到应验 。
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嫔 , 咸丰帝病逝前 , 立6岁的载淳(同治帝)为皇太子 , 但他并未像汉武帝一样 , 下令处死其母慈禧 。而后 , 咸丰帝驾崩 , 慈禧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 , 发动辛酉政变 , 将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诛杀 。至此 , 后宫夺取政权 , 慈禧与孝贞显皇后共同垂帘听政 。
慈禧|汉武帝临终杀储君生母,防后宫干政,其智慧在后世慈禧身上体现
文章图片

而慈禧太后这一"听政" , 就听了48年 。清朝也从此"改名换姓" , 由"爱新觉罗"改为了"叶赫那拉" , 清朝再也没有一位皇帝拥有实际统治权 。如果咸丰帝驾崩前 , 和汉武帝一样 , 下令处死皇太子的生母 , 清王朝或许还是爱新觉罗氏的 , 可惜他并没有处死慈禧 。
咸丰帝为何放过了慈禧?他不知道慈禧的野心吗?他知道的 , 在他身体健康逐渐下滑时 , 慈禧就表现出了参与朝政的野心 。咸丰帝也知道后宫干政的危害性 , 清楚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的用意 , 可他还是放过了慈禧 。
慈禧|汉武帝临终杀储君生母,防后宫干政,其智慧在后世慈禧身上体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