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作为北洋水师的“一把手”,丁汝昌究竟是不是称职的舰队统帅( 二 )


总之,丁汝昌在任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北洋水师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他的付出 。
丁汝昌|作为北洋水师的“一把手”,丁汝昌究竟是不是称职的舰队统帅
文章图片

图_ 北洋水师中的外国人
丁汝昌|作为北洋水师的“一把手”,丁汝昌究竟是不是称职的舰队统帅
文章图片

图_ 甲午战争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
指挥失误葬送舰队——北洋战舰:换谁也没戏啊!
甲午海战尤其是黄海大战无疑是丁汝昌最为遭人诟病的地方,有人指责他指挥失误,有人攻击他畏敌避战,更有人讽刺他在战术上驴唇不对马嘴 。应该说,上述评价的确有一定的根据 。但丁汝昌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及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还是需要讨论 。
由于钢铁护甲的飞速普及,特别是随着克虏伯渗碳钢装甲的问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军舰“甲弹之争”的天平是向“甲”倾斜的 。因而当时流行的海战战术是以横队迎敌、力求撞击破敌 。北洋军舰的构造特点和性能恰恰是为这一战术设计的 。
黄海大战中丁汝昌的布置,与1861年利萨海战中奥地利海军击败优势的意大利海军的打法如出一辙 。这次海战不仅是距离黄海之役最近的一次大规模铁甲舰队对决,更是以横队阵型和撞击战术取胜的经典战例,对各国海军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丁汝昌|作为北洋水师的“一把手”,丁汝昌究竟是不是称职的舰队统帅
文章图片

图_ 镇远号铁甲舰,清末北洋水师主力舰之一,属定远级铁甲舰 (镇远舰)
北洋的“超勇”“扬威”二舰本身就属于“撞击巡洋舰”,而作为绝对主力的“定远”“镇远”,其舰体中部对角布置的主炮,便是为了在接敌过程中尽可能将火力集中到正面 。只不过由于清廷认为北洋成军后可高枕无忧,从而在海军发展上自废武功,大战爆发时水师舰船因缺乏必要资金进行维护而状态堪忧:纸面性能14节的均速,实际上只有12节,比日军慢了近3节 。日军有97门速射炮,而缺金少银的北洋一门都没有 。日军每分钟可以发射232发炮弹,北洋只有可怜的23发!
正因如此,北洋在接近敌人过程中因速度劣势错过了乱战的最佳时机,近距离内又遭对手速射炮攒射,战舰4沉1伤,损失甚重 。可即使如此,清军仍达成了一定的战术目的 。5艘敌舰遭创失去战斗力,且由于担心后劲不足,日军提前撤出战场,北洋因航速问题追击未果,但却成功控制了交战海域,并顺利完成了护送4000名陆军入朝的既定任务 。
丁汝昌|作为北洋水师的“一把手”,丁汝昌究竟是不是称职的舰队统帅
文章图片

图_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至于最后的全军覆没,老丁也不能负主要责任 。由于北洋水师自成军后就没有更新过装备,后勤弹药更是严重缺乏,因此李鸿章要求丁汝昌尽量“弃战保船” 。于是,翁同龢亲自上阵,率“清流”言官弹劾丁汝昌,革去了他的提督职务 。李鸿章连忙上奏,说明海军的苦衷,最终惊动了慈禧,这才让丁汝昌暂免处分,戴罪立功 。
可见,老丁头上不仅有老李天天拍电报发指示,更有来自廷枢的无端责难 。任谁在这个提督的位置上,都够喝一壶的了 。他最后能与舰队共存亡,也实在是无法做得更好了 。
丁汝昌|作为北洋水师的“一把手”,丁汝昌究竟是不是称职的舰队统帅
文章图片

图_ 北洋海军军旗
总之,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及北洋水师的覆没,是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归咎于清政府的颟顸自大与腐朽不堪 。同时,我们有必要强调,当时清朝并无成就海军将才的背景,因此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水师提督,丁汝昌真的是尽力了 。
作者:林森校正/编辑:莉莉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