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李唐王朝趣谈,关陇集团、山东集团与士子集团兴衰

唐初,李唐政权不稳固,延续并发展了西魏北周时期宇文泰创始的关陇集团 。李唐皇室起源于关陇集团,唐初也极力发展关陇集团,也就是胡汉文武统治集团愈加完善并达到了鼎盛的局面 。
但到武后时期,由于关陇集团反对周武政权,遭到了强势打压,而后来形成的山东集团虽然在势力清洗中免于放逐,仍不能得到武后信任,进士逐步取代了关陇、山东集团成为政治中心 。胡汉文武合一统治集团开始走向衰落,而到了唐玄宗时期,放弃了任用番将制度,而是朝廷启用,唐代胡汉文武合一的统治集团难以为继 。
伴随着它的分裂,也为唐后期政权发展留下了重大隐患 。
关陇集团|李唐王朝趣谈,关陇集团、山东集团与士子集团兴衰
文章图片

这一集团就相当于在政治上加固了民族间的团结,不是要求你做出表面的改变,改改衣服、改改姓氏什么的,而是你实打实的做自己的主人,颇有一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但在当时绝对是促进民族融合的有利措施 。
2、唐代胡汉文武合一统治集团的兴盛
李唐王室是从哪里起势的?就是关陇 。也就是自家现成的“亲戚”哪有不用的道理,虽然说任人唯贤才是巩固统治的正确措施,但当时的大唐还没到盛世呢,地基还摇摇欲坠呢,不得找点支撑?关陇集团就是很好的选择 。
而且,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民族矛盾就像是一个难以摆脱的狗皮膏药一般,呼在那里,无法忽视 。隋唐统治者本身具备一些胡族色彩,在隋唐的统治下各民族之间交流极为频繁,民族关系也比较融洽,隋唐统治者也较少有民族偏见,即使在这种民族和平交往的表象之下,胡汉民族矛盾仍然存在 。
关陇集团|李唐王朝趣谈,关陇集团、山东集团与士子集团兴衰
文章图片

更何况李唐统治集团内部也需要更加稳固,所以到了唐太宗时,他想:这大唐已经是全国性政权了,那眼光就不能太局限 。当时各族胡人大量涌入中原,出现了唐代“长安胡化盛极一时”的局面,那从发展和选人上就不能再偏于关陇一隅,这时候应该把山东人士、江南士族以及胡族将领都吸引进入统治集团,让他们都产生责任感,忠于大唐!
于是,更加完善的胡汉文武统一集团出现了,它不再局限于沿袭前朝政策,而是成为真正带有唐朝特色的统治集团 。
唐初已经给足了关陇集团面子,政权中不少核心人物都来自关陇集团,唐太宗时的宰相长孙无忌就是关陇集团的代表,当然唐太宗本人也是来自关陇集团 。
关陇集团|李唐王朝趣谈,关陇集团、山东集团与士子集团兴衰
文章图片

可是一个政治集团在朝堂上处于核心的时间太长,统治者头上就会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两方的博弈,天平很容易倾斜 。
经历过政权更迭的唐太宗怎么会不清楚这个道理,他也是政治博弈大家啊,他早就选出了一股可以和关陇集团制衡的力量——山东集团,并早早取得了联系 。
山东集团代表房玄龄早就跟随李世民左右;山东豪杰的代表李绩降唐后,与李世民关系也极为密切,甚至在李世民成为唐太宗前,他就已经决定了为朝堂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而且这一力量甚至在他登上大位的征途上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就得到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常何等诸多山东豪杰的支持 。
大概是为了报答山东集团,也是为了制约关陇集团,唐太宗在即位之初有意重用山东集团的人士,山东集团成为了朝堂上的另一重要支柱 。
关陇集团|李唐王朝趣谈,关陇集团、山东集团与士子集团兴衰
文章图片

山东集团作为新起之秀,在组成上与关陇集团是极为相似的,总体是山东豪杰,关于山东豪杰的身份,陈寅恪先生做过阐述:“就其性强勇,工骑射,组织坚固,从事农业,及姓氏多有胡族关系,尤其出生地域之分配诸点观之,深疑此集团乃北魏镇戍屯兵营户之后裔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