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楼|铭记历史!贵州桐梓金家楼有座“海军学校”

【开篇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
为回顾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大力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多彩贵州网将组织本网采访人员赴桐梓海军学校、镇远和平村、独山深河桥、晴隆二十四道拐、黄平旧州机场等地深入采访,即日起陆续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系列报道【铭记历史】 。
采访人员 杨婧
在世界海军教育史上,海军学校大多是濒海临江,鲜有置校于远离江河湖海的案例 。但在中国20世纪那场关乎民族命运的抗战中,在贵州北部大山里却出现了一所海军学校:“桐梓海军学校” 。
金家楼|铭记历史!贵州桐梓金家楼有座“海军学校”
文章图片

海校学生寝室
1943年6月,国民政府军委会考选100名海军青年军官到英美两国海军受训参战,海军学校毕业生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 。第一批由桐梓海校第一任训导主任周宪章带领24名军官前往英国,其中就有海校航八届毕业生葛敦华、郭成森 。其中部分学员被派往英国海军舰船实习 。值得注意的是,葛敦华和其他五位学员被安排在航空母舰上实习,成为中国海军最早有过航母战斗经历的先驱 。1944年6月6日,举世闻名的“诺曼底战役”开始 。有20余名中国海军军官与盟军官兵一起参加了这场彪炳史册的登陆战役 。其中,就有在英国皇家海军“搜索者”号航空母舰上的葛敦华;郭成森所在的“肯特”号英国巡洋舰,在海战中,击沉了德国最大的战斗舰和战斗巡洋舰 。战役结束后,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乘坐“肯特”参加雅尔塔会议途中,曾专门对随舰参战的中国海军军官卢东阁和郭成森提出表扬和鼓励 。这也可以看作是对桐梓海校为那场人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一种国际褒奖 。
第二批前往英国的26名海军军官中,来自桐梓海校的学生就有11名之多 。而在前往美国的49名海军军官中,也不乏桐梓海校的身影 。
乃至在新中国海军发展甚至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桐梓海校的影仍在延续 。
1949年2月,曾在桐梓海校担任第二任训导主任,在学员中留下极好口碑的邓兆祥,率领“重庆号”巡洋舰官兵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政府,后来成为人民海军副司令员;1949年4月,曾在海军学校担任过“葆桢队”队长的林遵率领国民党第二舰队舰艇起义,后成为人民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 。此外,加入人民海军的还有新中国“南昌舰”首任舰长郭成森等人 。
“抗战8年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岁月,桐梓海校是这浩渺长河中的一个亮点,象征着中国海军之希望及缩影 。”桐梓海校毕业生、大连水产学院原院长文干感言 。
“历史是永续发展的,金家楼长官师生曾对国家和海军有过极大的贡献 。金家楼的历史应长存于世,以为中国海军永久的纪念 。”桐梓海校航十三届学员刘达材说 。
【金家楼|铭记历史!贵州桐梓金家楼有座“海军学校”】贵州桐梓金家楼,作为中国海校发展历程的唯一实物见证,早已人去楼空,但它将永载史册、永励后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