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隆中对没有缺陷,蜀汉的问题是人才匮乏,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诸葛亮主持蜀汉国政期间 , 多次北伐 。很多人钦佩他的鞠躬尽瘁 , 也有很多人批评他穷兵黩武 , 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斯人已逝 , 千秋功过 , 只能任人评说 。
《隆中对》在战略理论层面没有缺陷
诸葛亮在《隆中对》当中 , 为刘备规划了占领荆、益两州的宏伟蓝图 , 并且指出 , 等到天下有变 , 兵分两路 , 共同北伐 , 达到兴复汉室的目标 。
诸葛亮|隆中对没有缺陷,蜀汉的问题是人才匮乏,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文章图片

等到诸葛亮获得托孤重任 , 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放手一搏的时候 , 蜀汉已经不复当年的鼎盛时期的实力 。原本《隆中对》当中两路并进的设想 , 已经无从实现 。虽然手握烂牌 , 诸葛亮依然不忘先帝重托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数次北伐 , 以图变局 。
诸葛亮北伐的意义
蜀汉政权派系林立 , 并非铁板一块 。利益集团主要有三派:荆州集团、东州集团、益州集团 。刘备死后 , 诸葛亮不但面临着兴复汉室的重任 , 还有一个大问题便是如何凝聚人心 , 减少内部矛盾 。于是 , 持续北伐便能同时解决这两个棘手问题 。北伐可以把蜀汉政权的内部矛盾引向外部 , 一致对敌 , 同时也能为兴复汉室制造有利的机会 。
诸葛亮|隆中对没有缺陷,蜀汉的问题是人才匮乏,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文章图片

也许 , 诸葛亮也可以选择不进行北伐 。已经贵为丞相的诸葛亮 , 位极人臣 , 原本可以享享清福 , 何必呕心沥血?然而孔明是一位有抱负的历史人物 , 他要完成先帝的托付 ,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如此一位无私的贤相 , 居然受到部分人的抨击 , 笔者不禁要为孔明鸣不平 。担当生前事 , 何计身后评?古今英雄 , 生前披荆斩棘 , 身后不惧风评 。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 , 如果诸葛亮不去北伐 , 安心发展内政 , 这样便可延长蜀汉的国祚 。其实中国数千年的历史 , 便是一个“人斗人”的循环过程 。蜀汉不去和曹魏死斗 , 便是陷入自己的内部斗争 。如果诸葛亮没有北伐 , 蜀汉亡于内斗 , 后世又会评说孔明不思进取 , 贪图安逸 , 没有把先帝的托付放在心上 。
蜀汉作为西南一隅的割据政权 , 实力贫弱 , 而且派系林立 , 本身难以统一天下 , 最终的结局不是亡于内斗 , 就是亡于穷兵 。诸葛亮选择了放手一搏 , 这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 。
结语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世也有太多这样的失意案例 , 人们怀念孔明 , 很多时候其实是怜悯自身 。数千年的华夏历史 , 成功者并不多 , 更多的则是失意者 。
诸葛亮|隆中对没有缺陷,蜀汉的问题是人才匮乏,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文章图片

【诸葛亮|隆中对没有缺陷,蜀汉的问题是人才匮乏,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精神 , 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在逆境中奔跑的斗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