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让嘉靖帝惦记上你,会生不如死

文/冰扬波
朱厚熜|让嘉靖帝惦记上你,会生不如死
文章图片

道上规矩,父债子还 。
那些庸官雇凶准备在杨慎谪戍途中寻机加害 。
杨慎获悉后,沿途小心戒备,直到山东临清歹人才散去 。到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时,杨慎差点一病不起 。
《明史·杨慎传》:“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 。及是伺诸途,将害慎 。慎知而谨备之 。至临清始散去 。扶病驰万里,惫甚 。抵戍所,几不起 。”
永昌卫,嘉靖眼中极远烟瘴之地 。
谪戍者,即流放充军 。
永远充军 。
永远有多远,至死方休 。
嘉靖的意思也很明显,画地为牢,在永昌好好反省吧 。
对明代官员而言,谪戍仅次于死刑 。
可见,嘉靖对杨廷和、杨慎父子痛恨之深 。
杨慎之流放充军,与贬官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
如,白居易贬官为江州司马,乌台诗案后之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等等,还有官做 。
而杨慎要惨多了,就是一罪犯,芝麻绿豆官也不是 。
07
嘉靖五年(1526年),杨廷和卧病,杨慎急回乡探亲 。
杨老先生高兴之余,病势转危为安 。
杨慎即返回永昌,没有稍作停留 。
《明史·杨慎传》:“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 。廷和喜,疾愈 。还永昌…”
一回到永昌,杨慎便听说云南寻甸、武定两地土司发生叛乱 。
杨慎不辞辛劳,更不畏生死,亲率家丁步卒多人,前往与当地守军一举平定了土司叛乱 。
此功,当赏 。
但嘉靖不赏 。
不赏也就罢了,还时常惦记他 。
常问及其近况如何?
好在大臣多以杨慎老病为托辞,嘉靖才稍觉宽慰 。
《明史·杨慎传》如是载:“世宗以礼仪故,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 。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 。”
杨慎为讥讽时政,曾醉酒后以白粉涂面,髻上插花,与学生和妓女游行于市中 。
《乐府纪闻》记载:“暇时红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令诸妓扶觞游行…”
明 陈洪绶的《升庵簪花图》,即绘其事 。

朱厚熜|让嘉靖帝惦记上你,会生不如死
文章图片

08
当然,嘉靖的小心眼,不止于此 。
其一,杨慎虽流放于万里之外,却有不少故交多次为其求情 。
至于结果,通通没用 。
其二,嘉靖年间,大赦天下有六七次之多 。
可每次,杨慎皆在不赦之列 。
其三,虽《大明律》有明文规定,谪戍年满六十者可赎身返家 。
杨慎虽早年过六十,可无人敢触嘉靖霉头,此案便一直拖着 。
只有熬过嘉靖,杨慎或可有平反机会 。
悲催的是,杨慎遇上了在位45年的嘉靖 。

后,事情似乎有了转机 。
在黔国公沐朝弼帮助下,杨慎得以返回四川老家 。
但不久就遭人举报,杨慎又被押回了永昌 。
钝刀子杀人,嘉靖这是压根不打算让他活着离开云南啊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瘴雨蛮烟之地,享年72岁 。
杨慎的悲愤,从其《感怀》一诗,可窥一斑:
七十余年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 。

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
【朱厚熜|让嘉靖帝惦记上你,会生不如死】“如果让嘉靖惦记上你,绝对生不如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