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国此人堪称讨贼先锋,武力不亚曹魏名将张辽?战斧是他最强武器!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在《三国志》里,徐晃的最初身份虽与张辽的起初职业是相一致,但其从政到投军的经历与同传的其他将领也有所不同,堪称别具一格(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里徐晃以擅使开山斧闻名于世) 。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中有一句对徐晃身份的叙述: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 。从这句话中,可知徐晃在投军之前,曾为河东郡的吏 。后跟随杨奉征讨叛贼,期间立下战功,并获得骑都尉的武将官职,从此开启征战疆场的人生新征程 。徐晃的身份转变,基于如下因素 。
三国|三国此人堪称讨贼先锋,武力不亚曹魏名将张辽?战斧是他最强武器!
文章图片
其一,有关官与吏 。
在历朝历代中,官与吏者有明显的界限 。官与吏的不同之处有三方面,即身份、工作性质及归宿 。首先,身份 。官,入流,有品级,管人管事,朝延任命;吏,不入流,没品级,协助官管民管事,官员聘请 。接着,工作性质 。官是“一朝把权握,便将令来行”,根据职权和个人意志来制定施政理念,发号施令,治理辖区;吏是“学成文武术,售与帝王家”,根据职责和官的命令来为官员服务,辅助治理,协助管理 。最后,归宿 。“官流吏留”是官吏的最终归宿 。官,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虽无法固定在某地,却可以升迁到更大的官职 。吏,是“吏则土著世守”,即便能扎根本地,却只能终身为吏 。因此,徐晃,初有郡吏,或为河东郡的小吏,或是时任河东郡太守聘请 。
三国|三国此人堪称讨贼先锋,武力不亚曹魏名将张辽?战斧是他最强武器!
文章图片
其二,有关杨奉 。
杨奉,虽在《三国志》里没有单独立传,但在《三国志》里的他人传记中可见其名及对其评价 。杨奉,初为白波军将领,后投降凉州军阀李傕 。对杨奉的身份转变,有两个时间点:初、后 。初,应是中平五年(188年)前 。毕竟,白波军是黄巾军将领郭太等人于汉灵帝中平五年二月在西河白波谷(地名,属河东郡,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永固)重新组建反抗朝延的农民起义军 。而后,应是初平四年(193年)后 。因为,白波军领导者郭太于初平四年(193年)六月,与袁绍作战时战死,白波军进入长达两年之久的蜇伏期,至兴平二年(195年)十一月,应杨奉之邀,白波军将领李乐、韩暹、胡才出来保护汉献帝,对战李傕 。杨奉就在郭太战死不久后,就投降了李傕 。此时,李傕、郭汜掌控东汉朝政 。而李傕、郭汜在公元192年五月攻入长安,打败吕布,杀死王允,控制汉献帝 。至此,杨奉,由反贼将领转变为政府将军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癸卯(初十),杨奉因护卫汉献帝刘协东归洛阳有大功而被汉献帝拜为车骑将军,假节钺 。
三国|三国此人堪称讨贼先锋,武力不亚曹魏名将张辽?战斧是他最强武器!
文章图片
其三,有关徐晃讨贼 。
徐晃跟随杨奉讨贼时间,应是杨奉投降李傕、郭汜之后,杨奉护送汉献帝从长安回洛阳之前,即初平四年(193年)六月后至兴平二年(195年)七月前 。所以,徐晃跟随杨奉讨贼,就是讨伐极力反对李傕、郭汜乱政的人及企图颠覆李傕、郭汜控制下东汉政权的势力 。但是在史书史料,甚至在杂记小说中,徐晃到底讨伐哪种贼均未见记载,有且仅有在徐晃的生平中提到黄巾起义军蓝本部 。但所谓黄巾起义军蓝本部是属于白波军,还是黑山军,也就不得而知 。但从白波军及黑山军的活动范围来看,白波军主要活动在并州以及司隶一带,而黑山军的活动区域是冀州的中山、常山和赵郡(212年改赵国置)、并州的上党、司隶的河内等地太行山脉中的诸山谷,蓝本部极有可能是属于白波军的残部或分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