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却在见过慈禧后,断定大清50年内必亡


太平天国运动|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却在见过慈禧后,断定大清50年内必亡
文章图片

当时李鸿章非常不解,在他看来,他找的这三个人都非常优秀,怎么到了老师口中就只有一人可用?
于是曾国藩为其解惑说:“刚才我进院,左边那人见我而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严谨心细老成稳重的人,但心怀畏惧,不自信,因此只能安排一般官职;中间人见我而当面恭敬、正视不乱,但背地里左顾右盼,可见虽有才华,却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心术不正,不可任用;至于右边那人,见我而不卑不亢,更是气宇轩昂,目光凛然,形同金刚,精神挺拨不懈,看得出忠义满怀,亦有满腹经纶及战阵大将之才,可以重用” 。
结果,一语中的,那右边之人名为刘铭传,日后在镇压太平天国与剿捻的战争中多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打得敌人闻名丧胆,莫敢与之对阵,战后被加官进爵,成为台湾首任巡抚,开启了一系列洋务改革,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下深远的基础,可见曾国藩识人之明实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
太平天国运动|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却在见过慈禧后,断定大清50年内必亡
文章图片

曾国藩通过慈禧太后的问话,推断出清朝50年内必定灭亡
在《韩非子·说林上》中有个典故,讲的是商纣王有一天开始使用象牙做筷子,他的叔叔箕子看到后感叹商朝气数已尽 。为什么呢?因为箕子认为君王沉迷于享乐,有了象牙筷,下一步必是搜罗珍宝、兴建宫殿,终会虚耗民力,导致国家衰亡 。
韩非子由此感叹:“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这就是成语“见微知著”的由来 。对此,曾国藩同样有这样一个见微知著、推断国家兴亡的故事,至今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
太平天国运动|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却在见过慈禧后,断定大清50年内必亡
文章图片

1868年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爵,同时加授武英殿大学士、直隶总督,达到了一生中的权力巅峰 。当时,在外征战多年的曾国藩终于得以回到阔别多年的京城,回京第二天便被两宫太后慈禧与同治皇帝召见 。
他原本以为此次见面将是恩赏有加,君臣相得 。然而,见面中,慈安太后与他聊天就像妇人拉家常,说了一大堆却与军国大事毫无裨益;同治皇帝尚且年幼,全程默然如傀儡,只知道听太后发问,毫无主见;慈禧太后倒是问的多,可她只知道关心湘军裁撤、将领调动与京师直隶地区练兵等关于维护满清统治之事,只知道政变阴谋、权斗算计,真正的国家大计、列强争锋、世界发展趋势却毫不关心,甚至是茫然不知的 。
太平天国运动|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却在见过慈禧后,断定大清50年内必亡
文章图片

曾国藩深刻意识到,自己这一帮汉臣辛辛苦苦维持与保护的王朝竟然掌握在这样三个只懂政治皮毛的人手里,无怪乎十年前心腹幕僚赵烈文会和自己说满清朝廷早已“抽心一烂”,真的是一语中的 。
他回到家中,在日记中写道:“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龄,亦无从测之 。”
太平天国运动|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却在见过慈禧后,断定大清50年内必亡
文章图片

【太平天国运动|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却在见过慈禧后,断定大清50年内必亡】从这一刻开始,一心想挽救危局曾国藩顿感无力回天,再遍观朝中更是找不出一个可以担起重任又不被慈禧猜忌的人,他的内心充满悲凉,哀叹“满清甚可忧耳,恐难持五十载”,最终,历史证明了他的预感 。即便有一群才能卓越、心怀天下的汉臣竭尽所能,又是洋务运动,又是镇压叛乱,又是变法图强,又是和列强血拼,终于逃不过满清五十年衰亡的宿命,于1911年正式终结了统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