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郭子仪靠什么“二造大唐?”绝非只有战功这么简单,百余年后揭示真相

作者|赵立波
公元781年农历6月14日,只手扶大厦将倾的李唐王朝的大将郭子仪病逝,享年85岁 。唐德宗非常悲痛,以最高礼节罢朝五天表达哀悼 。并赐谥号“忠武”,高度肯定了他对大唐的忠心以及在扶持社稷上的重大突出贡献 。在为其营建墓地时,按照成例,一品官员坟墓只能一丈八尺高,为了表达对郭子仪的崇高致意,给郭子仪的坟墓加高十尺,以实际表彰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的“社稷纯臣”的风格 。
郭子仪|郭子仪靠什么“二造大唐?”绝非只有战功这么简单,百余年后揭示真相
文章图片

郭子仪戎装画像
二、忍辱负重,一心报国,“二造大唐“,以实际行动诠释忠臣大将结合的最高人生境界 。
以战功来衡量,郭子仪其实算不上第一人,如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他却是由郭子仪推荐而来 。对于李光弼大功告成之后,“功臣去就,可不慎邪” 。对郭子仪的评价却相当高“完名高节,灿然独著 。”《旧唐书郭子仪传》此后历代史学家对郭子仪均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这些原因皆因郭子仪公而忘私,并能忍辱负重报效家国 。公元758年,唐肃宗派郭子仪与李光弼以及其他七名节度使合兵60万去围攻逃到相州的安庆绪 。唐肃宗认为郭子仪与李光弼均是大功臣,不便互相统属,就没有设立总负责的元帅,竟然派了宦官鱼朝恩总览全局 。宦官根本不谙军务,使得这次联军遭到惨败,而鱼朝恩竟然诬陷郭子仪作战不力 。唐肃宗不辩是非,竟然将郭子仪召回,免去军职,以李光弼代替 。
郭子仪|郭子仪靠什么“二造大唐?”绝非只有战功这么简单,百余年后揭示真相
文章图片

相关画面
几个月后,河东发生兵变,太原节度使也被部下杀死 。在这种情况下,唐肃宗只得请郭子仪出山 。此刻唐肃宗身患重病,已经不能接见朝臣 。郭子仪托人对肃宗说:“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将永远遗憾!”肃宗为此在病重期间接见了他,并诚恳地说:“河东之事,就全托付给卿了 。”这也成了君臣二人的最后一面 。郭子仪赴任后,局势得到有效控制,不久,唐肃宗去世,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因听信谗言,再度解除了郭子仪的职务,被安排为肃宗修建陵寝的闲职 。
虽然年龄日趋年迈,郭子仪闲居却依旧未能忘情大唐安危,依然密切关注着周边局势 。安史之乱以来,他“晏然效忠,有死无二”,多次表达要为国解忧的意愿 。唐代宗最后感慨地说:“大臣忧疑,朕之过;朕甚自愧,公勿以为忧 。”
郭子仪|郭子仪靠什么“二造大唐?”绝非只有战功这么简单,百余年后揭示真相
文章图片

唐代宗画像
虽然长期闲置,郭子仪带着对大唐的感激之情,始终密切关注着周边安危 。自安史之乱后,西北边境的驻军调防十分空虚,青藏高原的吐蕃趁机扩张势力,屡次袭击唐朝边境、郭子仪多次上书,指出:“吐蕃、党项不可忽视,宜早为之备 。“遗憾的是朝廷却置若罔闻 。不久郭子仪的预判成真,吐蕃占领河西、陇右之地 。随即又攻入关中,唐代宗为之震动 。慌忙命令以郭子仪为关内元帅,出镇咸阳 。郭子仪虽然被起用,由于长期被废在家,昔日的部下早已离散,当他到咸阳时,随行的人马仅有二十名,此时吐蕃骑兵二十万,弥漫数十里,直逼长安城 。郭子仪派人请求增派援兵,宦官程元振阻挠,未能送到唐代宗处,至此唐代宦官干政以及危害达到历史最严重一个时间段 。不久吐蕃攻破长安,大唐再度面临亡国 。
郭子仪|郭子仪靠什么“二造大唐?”绝非只有战功这么简单,百余年后揭示真相
文章图片

吐蕃骑兵
唐代宗东逃,局势迅速陷入一片混乱 。郭子仪召集逃散禁军,关键时刻他带着几千人再度力挽狂澜 。唐代宗到达陕州后,唯恐吐蕃东出潼关,命令郭子仪马上来到自己身边保护 。郭子仪上疏表达了自己的战略预判:“臣不收复京城无以见陛下,我计划兵出蓝田关,那样吐蕃必然不敢东向 。”不久果然在郭子仪的战略布置下,只有几千人军马的郭子仪将吐蕃吓跑,可见其威名远播,到了无兵胜有兵的境界 。不久唐代宗自陕州返回京师,慰劳郭子仪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表达了深深的愧疚之情,至此郭子仪“二造大唐”让他获得了崇高名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