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发掘庙底沟二期房址12座、灰坑5座、陶窑1座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发掘庙底沟二期房址12座、灰坑5座、陶窑1座】9月3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目前,离石信义遗址考古发掘共揭露房址13座、灰坑5座,根据出土遗物确定其年代为庙底沟二期和龙山时期 。其中,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是本次发掘的主要收获 。考古人员对典型遗迹单位进行局部解剖,在了解房址的建筑技术后,初步揭开信义遗址内部的史前生业经济模式 。
信义遗址位于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信义村北,处于小东川河与阳坡沟交会处东北台地上,遗址地形起伏较大,时代为仰韶晚期——龙山时期 。今年3月至8月,为配合国道209改线工程吕梁新城区段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吕梁市文物调查考古勘探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目前,共揭露房址13座、灰坑5座,根据出土陶器和测年数据,确定其年代为庙底沟二期文化和龙山时期 。
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是本次发掘的主要收获,典型遗迹单位有F1、F2、F6、F7、H3等房址,其中F2房址为前后套间,出土可复原陶器13件 。其他遗迹出土陶器种类齐全,主要组合为夹砂深腹罐、小口高领罐、敞口浅腹盆、圆腹罐、折沿盆、陶豆、陶杯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
项目负责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民族融合研究所副所长赵辉介绍说,本次发掘共揭露房址13座、灰坑5座、陶窑1座 。根据出土陶器和测年数据,确定其中12座房址、5座灰坑、1座陶窑为庙底沟二期的遗迹,剩下一座房址为龙山时期的遗迹 。
据介绍,本次发掘最引人关注的是F2房址,为前后套间,后室底平面为圆角方形,剖面为袋状,南北长4.75米,东西宽房址4.1米,地面抹白灰,中部有直径1米的圆形火膛,地面上残留较多的陶片、兽骨及部分人骨等,西北角有一圆形储藏坑 。前室底部南北长4.8米,东西宽5.1米,地面未抹白灰,门道宽0.9米,踩踏面保存较好 。出土可复原(接近复原)的13件陶器,器形以夹砂深腹罐、小口高领罐为主,这些器物均出土于房址地面上 。
项目负责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赵辉介绍,虽然是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但是发掘过程中始终坚持多学科合作和科技考古理念,运用网格化系统采样方法,对所有房址和灰坑进行采样,通过浮选、提取植硅体、土壤微形态、稳定同位素、石器微痕分析等鉴定、检测和分析技术,尽可能获取复原先民活动留存下的信息 。
信义遗址全部建筑均为土构建筑,先民们充分利用山梁断崖,在土梁边缘地带挖掘了底平面为圆角方形、上部为穹窿式结构的土窑洞,并且依自然地形成排分布 。每座窑洞前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活动空间与路面联通,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小型聚落 。这种居址形式与河套地区流行的石构建筑完全不同,形成了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特色鲜明的两大建筑传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