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赞歌|敌机狂轰滥炸前不眨眼 离别朝鲜阿妈时落泪

【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赞歌|敌机狂轰滥炸前不眨眼 离别朝鲜阿妈时落泪】人物档案:
栗远奎 87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139师415团二营营部战士 , 荣立两次三等功 。
背着父母离家参加志愿军 , 家里接到他的立功喜报才知道儿子活着 。在战场上 , 敌机“查户口”般的狂轰滥炸和夜行军时睡在“坟坑”里的艰苦他都从容乐观应对 , 反而是朝鲜“阿妈妮”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意让他动容 。退休后自费赴日本八次打官司 , 让更多人知道日军在“重庆大轰炸”中的暴行 , 做了不少老兵服务工作 , “抗美援朝精神”贯穿他的一生 。
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赞歌|敌机狂轰滥炸前不眨眼 离别朝鲜阿妈时落泪
文章图片

△和战友一起收集失散战友的信息 。
“朝鲜妈妈 , 我会再回来的!”
纪律严明的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深受欢迎 。在朝鲜一呆就是近三年 , 他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所到之处 , 当地人民对我们都很友好 。”粟远奎回忆说 , 当时很多朝鲜男性青壮年在战争中牺牲 , 男女比例大约为2:8 , 家里女人撑起了半边天 , 建筑工人、警察、民兵、交通员 , 需要下力气的艰苦工种 , 女人一样干得很好 。
女人们既能吃苦 , 也有柔情的一面 。整训时他长期寄宿在朝鲜民居 , 女主人的儿子在战争中牺牲 , 把和她儿子年龄相仿的粟远奎当作儿子看待 , 他也以“朝鲜妈妈”相称 。每次出门前 , 她都会细心地帮粟远奎把衣服理一理 。
时隔多年 , 粟远奎已记不得朝鲜阿妈的相貌 , 但他记得脸上始终都有慈爱的笑容 , 穿着朴素的麻布衣服 , 节日时会从箱底翻出发亮的绸缎长裙 , 短褂子 , 飘带迎风飘扬 。在狭小却温暖的房子里 , 一进门就是温暖的炕 。
阿妈的女儿也把自己当哥哥看待 , 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留给“志愿军哥哥” 。
在部队回国前夕 , 好几天“阿妈尼”的眼眶都是红红的 , 悄悄抹着泪 , “就留在朝鲜好吗 , 我们舍不得你啊儿子......”粟远奎心里也有些不舍 , 但毕竟家在中国啊!临行前 , 他帮着把家务做了个遍 , 茶壶盖都擦得发亮 。他不知道再次回来会是什么时候 。“你一定要回来 , 要回来看你的朝鲜妈妈啊!”走远了 , 一家人还不停挥手 。粟远奎的眼中也含着泪花 。
回国后 , 他和朝鲜阿妈通了多年的信 。由于生活环境变化 , 随着时间推移 , 渐渐断了联系 , 但他心里 , 始终记着朝鲜阿妈真挚的笑容和真实的泪水 。
家里接到立功喜报才知儿子活着 抗美援朝精神永记心间
去了朝鲜战场后 , 家里一直不知他的行踪 , 直到粟远奎立了战功 , 喜报寄回了家 , 家里才知道儿子是当兵去了 , 还立了两次三等功 。
战争结束后 , 粟远奎第一次回到家 , 母亲喜极而泣 , 紧紧把儿子拥在怀里 , 泪水涟涟:“儿啊.......人还在就好 。”看着家里挂着的喜报、奖章 , 粟远奎百感交集 , “自己算非常幸运了 , 有的战友家人期盼多年 , 盼回的却是阵亡通知书 , 心里该有多难受啊!”
随着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议 , 志愿军部队陆续撤回 , 粟远奎继续留在当地参与和平建设 , 帮助恢复生产 , 多留了半年多才回国 。后在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民政局等单位工作 , 从事退伍军人安置、优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