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朝为何实行两京制,有北京和南京两个都城?

两京制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稀奇,很多朝代都不止一个都城,比如隋唐两代的长安、洛阳,当朝廷以长安为都城时,洛阳通常以“东都”的形式存在;再比如辽金两代的“五都制”,一共设置“东西南北中”五个都城 。不过这些“一朝多都”的朝代都无法与明朝相比,尽管从数量上看明朝的“南北两京”并无特别之处,但南京却有一套实打实的“备份”班子,而这点是历朝历代都不具备的 。
【南京|明朝为何实行两京制,有北京和南京两个都城?】
南京|明朝为何实行两京制,有北京和南京两个都城?
文章图片

随着局势一点点平稳,“两京制”的格局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到英宗时期,朝廷正式颁布诏书,规定北京各衙署废除“行在”二字,而南京各衙署添加“南京”二字,这样就从法律层面将北京升格为“正都”,而南京则成为“陪都” 。作为曾经的都城,南京保留了一整套班子,诸如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一样不落,而且官吏的称呼和级别也与北京相同 。
南京|明朝为何实行两京制,有北京和南京两个都城?
文章图片

尽管这两套机构从名份上说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管辖的范围还是大有区别 。由于南京没有皇帝,实权远远比不上北京,相对于北京可以统辖全国而言,南京的主要权力范围基本局限在南直隶 。正因为如此,南京各级官吏多为虚职,也就是说国家按月供给粮米,但基本上没什么正经事可做,甚至到了明后期,南京基本上已经成为失意大臣的养老之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