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傅斯年:18岁考入北大,25岁留学英德,却说他的人生并不完美


傅斯年|傅斯年:18岁考入北大,25岁留学英德,却说他的人生并不完美
文章图片

因自身散发的人格魅力,傅斯年还备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国学大师刘师培等人的器重和青睐 。几乎在各方面都有所长的傅斯年,在大学结交了一群仁人志士,他们在历史的变革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其中就有胡适、陈寅恪、俞大维 。
傅斯年和俞大维的关系更是亲上加亲 。傅斯年早年被父母包办婚姻,被迫与家乡一富家女子结下姻亲 。自由恋爱的风气开放后,傅斯年选择与没有任何感情瓜葛的未婚妻解除婚约 。在好友俞大维的介绍下,认识了俞大维的妹妹俞大彩,至此两人携手共度一生 。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幕后人物,傅斯年在北大学生会里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傅斯年主编继新青年之后的《新潮》,并组织发行和出版 。
或许是心中藏着诗和远方,傅斯年并不满足于此 。他本可以选择在国内从政,和人民一起见证新中国的崛起,但傅斯年24岁考取了山东的官费留学生 。25岁赴英学习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以求科学救国 。
傅斯年|傅斯年:18岁考入北大,25岁留学英德,却说他的人生并不完美
文章图片

傅斯年先后前往英德法求学,进行科学、社会学等研究 。20岁以前傅斯年都在追求学问和真理,反观国内变革人士,都在致力于培养国内新生力量 。多年的学习和劳作,使得傅斯年身体积劳成疾,而傅斯年的人生方向,也在学问和事业间摇摆不定 。
在外漂泊多年的傅斯年,32岁时重返故里 。回国后的傅斯年与社会长久脱节,长期的国外学术研究和学习让他不能明辨国内发展现状 。殊不知,当时的大陆社会已然是另一番天地了 。
回国后的傅斯年主修语言和历史研究工作,负责整理文史档案和发掘历史遗迹 。安阳殷墟的发掘工作和明清遗失档案的整合,就是傅斯年主持并跟进的主要工作之一 。
傅斯年|傅斯年:18岁考入北大,25岁留学英德,却说他的人生并不完美
文章图片

虽然学有所成的傅斯年没有成为公众人物,上升官宦阶级,但是却在领导和决策人物的背后,付出自己的努力 。他凭着自己的学识与苏联论辩东北和满蒙是中国的领土,力阻外国势力的入侵 。
傅斯年怀有一颗爱国之心,然而一腔热血错付他人 。在国内动乱时期,傅斯年紧跟蒋先生的步伐 。在蒋方势力转移台湾时,傅斯年不愿与其关系决一同裂,反而还说服同事一同南下 。
中年时期的傅斯年主张自由社会主义,他反对自由主义的资本垄断,希望通过社会主义来改变这一局面 。傅斯年崇尚欧美自由主义,但是讨厌资本主义下过大的贫富差距,但资本主义往往又和自由主义是相伴相生的关系 。
傅斯年|傅斯年:18岁考入北大,25岁留学英德,却说他的人生并不完美
文章图片

因此傅斯年提出自由社会主义的观点和论断来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 。傅斯年虽擅长经史,但视野常常放眼国外 。傅斯年的选择一次又一次,证明了他的态度 。傅斯年中年多半在台湾度过,担任台湾大学的代理校长,帮助台湾整顿教育 。
肥胖让傅斯年的中年并不好过,高血压经常来找上门 。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身体这状况,傅斯年早早抛下妻儿离世 。病情严重时,傅斯年便带着妻儿前往美国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傅斯年曾兼任美国语言研究所的工作 。治疗结束后,当局还挽留过傅斯年继续任教,傅斯年还是坚持回到台湾工作 。
可是他和妻子回来了,却把年幼的儿子留在那里托给好友照顾 。或许傅斯年认为儿子在那里,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想重蹈覆辙,又或许又有其他原因 。不管是何种原因,太平洋西海岸那端,肯定偷偷藏了一份想念在深不见底的海泥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