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斯密·巴夏礼|“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了会有什么下场?清朝试过,结局悲惨
古时候打仗,有一个不成为的规矩,叫做“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个规矩虽然没有什么机构进行强制性的规定,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历朝历代的人都是遵守这个规矩的 。稍微过分一些的,会把敌国的使者抓起来打一顿送回去,但是也不会杀掉使者 。
不过开创了向全世界宣战的清朝,也斩了敌国来使,不料却产生了血的教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
文章图片
虽然巴夏礼有着先进的火枪,但是这时候清朝也有部分士兵配备了火枪,加上清军实在是太多了,巴夏礼的火枪又不是机关枪,很快他们就被清兵“胜利地”缴械 。
然后载垣也不把巴夏礼这群人以两国交战军队的处置办法来处置,而是把他直接押到了刑部,按照当时的规矩,处理外国人事件,至少要到总理衙门去吧 。然而载垣根本不管这么多了,直接把三十几个英国人押到了刑部大牢,然后大刑伺候 。三十几个英国人因此死掉了一半 。
这一顿斩杀来使的消息传播到英国之后,他们首先是感到迷惑——清国是哪里来的迷之自信这么蛮横的?然后就是彻底的愤怒了——我们好好地把人派过去跟你谈判,结果你打不过我们的军队居然跟我们的使团打起来了?而且还把使团抓到大牢,死的死,伤的伤,太过分了啊!
文章图片
于是英国联合法国(其实英国心里还是有点儿担心的,怕万一干不过清国就丢人了,于是拖上法国给自己壮胆),直接对北京发起了进攻 。咸丰自以为这不过是按照清朝的旧例而已,哪里想到会遇上这么大的一次风波,加上清兵本来就已经屡战屡败了,北京城很快被清兵攻破,咸丰带着他的妃子逃跑,留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即使在这时候,清朝还是把巴夏礼等人关起来,生怕他们跑了 。毕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帮英国人不懂礼节,事太大了,当然不能轻易地放过他们了 。直到后面英国以武力威胁咸丰的弟弟奕忻,他们才把巴夏礼放出来——这时候巴夏礼39人只剩下了18人活了下来 。
文章图片
【哈里·斯密·巴夏礼|“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了会有什么下场?清朝试过,结局悲惨】这样一次“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反面教材,可以说是以悲惨的结局和巨大的损失告诉后人尽量不要违背这个原则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清国没斩英国的使者,已经准备入侵清国的英国人当然也不会止步于天津,只不过载垣的错误外交方法把这个过程加速了而已 。
推荐阅读
-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追求用户体验的路上,来了解一下「复杂度守恒定律」
- 哈里王子与梅根将出版自传怎么回事?哈里王子与梅根为什么?要出版自传【图】
- 沃尔顿·哈里斯·沃克|二战前后离奇死亡的四位领军人:中苏各一位,美国的两人死法相同
- 玛塔·哈里|女间谍玛塔·哈里有多美?死后头颅做了防腐,至今被保留博物馆
- 爱德华|爱德华与辛普森,给哈里和梅根的教训、启示
- 玛尔塔·哈里|“双面间谍”玛尔塔有多美?头颅被防腐处理,今存放于巴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