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大迁徙,最高一次涉及1340万人( 二 )
第六次发生在清末及民国: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大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时间不分先后,从清朝乾隆年间,几乎是同时开展 。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 。走西口是以中原人为主,目的地是**及河西走廊 。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 。
这次与以往不同,是民间的自发组织,一开始官方政府还是强烈反对 。如闯关东,就是因为东北是清政府的龙兴之地,不许汉人居住的,怕是破坏了龙脉,所以山东河北的农民们就想方设法一闯而过,在当时这也是一件极其凶险的事 。
1 闯关东
文章图片
关,指山海关 。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关东 。当时关内人口稠密,灾害频发,关东则地广人稀,沃野千里 。逃荒农民闯关东成为主流,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进入民国时期,“闯关东”浪潮居高不下,1927、1928、1929连续三年超过百万 。据史料记载,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先后有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 。这种历史鲜见的移民现象被称为“闯关东”,是中国乃至世界移民史上最大的一次迁徙活动 。
2 走西口
文章图片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走西口》,久为人所熟知 。“西口”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 。因为中原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经常闹灾荒,所以流民经西口,过长城,就可到达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带谋求生计 。走西口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走西口”流民潮持续了300年 。
3 下南洋
文章图片
【闯关东|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大迁徙,最高一次涉及1340万人】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 。流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大多数 。这一批向海洋开拓的移民,也成为最早拥有近代化思维的一批华人 。自清代晚期以来,南洋华人中的杰出人士就不断反哺大陆,开办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慷慨捐助海防,拓展海外贸易,许多南洋子弟回到中国,投身革命与抗战 。抗战期间,仅在滇缅公路服务的华侨就多达3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牺牲在那里 。
推荐阅读
- 空中上网|中国电信推出空中上网产品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行程码|中国电信回应“行程码查询异常”:相关扩容设备测试所致
- 电商|为何中国电商压制实体,而日本实体店却“干翻”电商?有4点原因
- 市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后来者持续涌现!
- 亚马逊|全球跨境支付公司Thunes任命新高层,助力中国跨境电商卖家
- 故障|中国电信网络故障频发!多地网友称行程码“数据查询异常”
-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推出天翼空中上网产品:支持在线音视频等
- 行程卡|中国电信回应“行程码查询异常”:对相关设备紧急扩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