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_历史|韩国大量地名与湖北一模一样?不必惊讶,韩国人祖先其实来自湖北
中国与韩国之间一直有着围绕各项"传统文化"的争执,光是2020年,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活动低迷的这一年两国就发生了几起类似的纠纷,譬如于正正在拍摄的明朝历史剧中的戏服被韩国人质疑抄袭"韩服",又比如四川向ISO申请认证泡菜的制作工艺,又被韩国人质疑是"文化剽窃",似乎每当中国人说些什么,韩国人就会跳出来跟我们杠上,连地名都可以争执一番 。
韩国、湖北傻傻分不清楚?
在韩国的江原道(相当于中国的省),有一个郡(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县)叫做襄阳郡,各位一听这地名是不是很熟悉?这襄阳不应该是在咱们中国的湖北吗?
是不是只是巧合的重名?有人估计心里会冒出这么一个想法,那且再往下看,这韩国襄阳郡里有着不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汉江、岘山和山上的堕泪碑、鹿门山和山上的寺,还有襄阳古城等等,不但如此,在韩国还有一个地方名字叫做谷城郡,熟悉湖北襄阳的人看到这里肯定会非常震惊,这地名完全就是高度重合!
文章图片
有一位自称"文艺学博士"的网友话锋一转,进而说道"虽然韩国人也有些不厚道的地方,国人不搞清楚韩国端午申遗背后的门道就直接盲目地批判,这样的做法比韩国人的自大也好不到哪儿去 。"
好一个博士!一手欲抑先扬玩得很溜 。
事实上,韩国"不厚道的地方"可不是"也有些"那么简单,在韩国申遗的时候,中国自己都还没有对端午节进行申遗,韩国有剽窃的嫌疑 。其二,韩国申遗后,中国端午节在正式的英文里就不能用"Duanwu Festival"了,因为申遗有规定,名字相似,内容相似的是很难通过的 。
文章图片
结果,中国的端午节,就成了"龙舟节"(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不是怎么想怎么奇怪?端午不仅仅是赛龙舟,还包括背后一系列涉及传统的各种文化风俗,然而就因为被人抢注,搞得中国的端午节被动地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
窃以为如果对这样明显的碰瓷都不能识别出来的话,这文艺学博士,读不读也罢了 。
在对抗中觉醒的文化保护意识
不得不说,韩国人这么一波操作确实很让人惊叹,但是说到底,假的就是假的,真要玩下去,你就输了 。
韩国要碰瓷的不是一个断代了,不是那个失去了文字和语言,只会抱着羊皮卷捧着十字架的国家,而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官方历史远至公元前的历史古国 。
文章图片
特别是明朝以来,官方文献写得很明确,韩国前身的朝鲜王朝就是中原王朝册封的附属国,因此朝鲜半岛的服饰、文字以及其它的方方面面都深受中国影响,就拿韩国网友投诉于正抄袭"韩服"一事为例,引用韩国自己的历史文献《太宗大王实录》:建文帝以"朝鲜本郡王爵……特命赐以亲王九章之服……"
所以,你们的王穿的"韩服"其实是大明皇帝赐予的……?
值得庆幸的是,遭到碰瓷屡屡陷入被动的中国经受住了教训,但也从事件中总结了经验:在国际化的现代,要懂得与时俱进地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对此也不再沉默,近年来从电视剧到综艺节目,宣扬民族文化的精品作品屡见不鲜,我们的国人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充满了自信 。
文章图片
就在韩国将端午祭申遗的4年后的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申遗,同时在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同一年,中国将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其墓葬一举申遗成功,常常将自己视为"高句丽人"后代的韩国民众气得发抖,但又无可奈何,只能不断用自己的话来解读高句丽文化,试图将之在文字上引申为韩国自己的东西,为此他们还剽窃了一幅图画 。
推荐阅读
- 新浪科技|苹果妥协,将在韩国允许应用开发者采用第三方支付
- 苹果税|开发者的胜利!苹果将在韩国允许采用第三方支付
- 法律|韩国监管机构:苹果公司已针对监管应用商店运营商的新法律提交合规计划
- 支付|苹果将在韩国允许App开发商提供第三方支付选项
- 投诉|内卷泛滥,大量卖家没躲过去丨2021跨境侵权大案
- B站|恒生科技指数跌超1%,B站、快手跌超5%,均创历史新低
- 二维码支付|历史新高!元旦假期银联网络交易总额达1.32万亿元
- 成交额|韩国又一在华企业大溃退,悦诗风吟关店潮背后发生什么了?
- 安易|收入骤降、大量转行!你朋友圈的代购还在吗?
- 笔数|创历史新高!银联网络元旦交易总金额达1.3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