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闲话大明权宦——黄锦( 二 )
【黄锦|闲话大明权宦——黄锦】
文章图片
这一句话,黄锦其实是在为海瑞求情,世宗是听得出来的 。但也是这一句话,把世宗从暴怒的情绪中拉了回来,让世宗恢复了理智 。随后世宗又反复看了几遍《治安疏》,最后决定只是把海瑞下狱囚禁 。
用世宗的立场去重新解读海瑞的上疏,平息皇帝的暴怒又不引火烧身,这是尺度 。
以上两个事例,其实都是触动了世宗底线的事情 。而能够扭转世宗心意,巧妙地化解这两件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真的只有黄锦这个最懂世宗的人才能做到了 。
文章图片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因为待在世宗身边,所以黄锦逐渐了解世宗的性格习惯;而因为懂世宗,黄锦又能够在世宗身边待得更久,皇帝离不开他 。这就是我文章开篇所说,所谓权宦并不一定要如何影响朝局,如何身居要职,只要他是皇帝身边足够信任的人,能够影响皇帝即可 。
隐而不显,洞若观火
如果皇帝近侍的身份,已经足可以证明黄锦的实力,那么黄锦的会做人,无疑又在这个实力上增加了重重的一个砝码 。
黄锦为人办事,相对来说还算公允 。
嘉靖三十二年,黄锦正式掌管了司礼监兼提督东厂 。黄锦也迎来了宦官生涯的巅峰 。
文章图片
朝廷会在科举中考的进士中,再选拔一批人出来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明代中期以后,内阁阁臣的选拔有了一个惯例,便是要求是庶吉士出身 。所以能否成为庶吉士,事关这些学子今后的政治前途 。
当时在选拔庶吉士这件事上,行贿成风 。有人考虑到黄锦的影响力,便想试试这条路的深浅 。谁知黄锦马上就把这件事上报给了皇帝,世宗震怒,办了一批学子和朝臣 。
文章图片
不要觉得这件事是小事 。明代科举,有一种叫“约定门生”的习俗 。朝廷某个派系,会在这一届的科举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有潜力的学子,提前收纳到自己一系 。之后整个派系就会动用自己的资源,尽力让这个学子高中 。
而这个学子以后就和这个派系或者某个朝中大员捆绑在一起,上了一条船,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年唐伯虎的案子,就可能是“约定门生”事件 。
而庶吉士本身又是在进士中选拔,对于黄锦而言,他其实完全可以放对方一马 。
文章图片
因为对方已经是进士了,即使不进翰林院,也可能在六部中任职,再不济也能到地方做官 。更何况这些进士身后往往有着盘根错节的政治关系 。
但当有人企图向黄锦行贿时,黄锦选择第一时间把事情捅出去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怕 。
没有人比常年待在世宗身边的黄锦更了解世宗的可怕 。即使世宗中后期常年不上朝,但皇帝依旧牢牢地掌管着整个朝局,依旧拥有无数的耳目在为他打探消息 。
文章图片
这件事情对方不向黄锦行贿还好,一旦选择和黄锦接触,黄锦除了向世宗报告,便别无选择 。
黄锦见过太多王府旧人因为一时得势,自以为能欺瞒世宗,最后被世宗狠狠教训的例子了 。王府旧人又如何?当年的小世子如今已是帝国的主人,没有任何一位君主能够忍受身边人的欺骗,更何况世宗又是一个权力欲极大,不喜欢宦官随意干政的皇帝 。
推荐阅读
- 应用程序|《网空闲话》:警惕!“网络雇佣军”正兴起并成为网络攻击的帮凶
- 雷锋网|快手回应“雷锋网”文章《快手的大明王朝1566》:报道严重失实,将启动法律程序
- 毛羽健|历史上的蝴蝶效应,一名普通官员的偷腥,最终导致大明王朝的崩塌
- 朱祁钰|大明风华:朱祁钰失败有三,心不狠只是次要,胡善祥才是主要原因
- 大明|大明之亡:藏富于官藏富于贾
- 朱棣|朱棣要立朱高煦为太子,解缙说了三个字,让大明多了2位明君
- 朱元璋|朱元璋曾被封为吴王,为什么称帝后定国号为大明,而不是吴朝呢?
- 朱元璋|放牛娃也有春天,明太祖的恩怨情仇,一个放牛娃建立的大明帝国
- 朱高炽|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仅在位264天,为何能为大明续命200年?
- 大明宫畔5麻将机超大投影怎么样?是哪里牌子?有何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