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鬼吹灯》反复提及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发生了啥?为何如此强调

《鬼吹灯》之所以受到狂热喜爱和推广,主要是因为文本中引用许多中国古代历史事迹和文化内涵,让其中的神秘感和同化感被刺激出来,从而引起人们的兴趣 。
在章节《龙岭迷窟》中,数据“841”的使用令人关注,作者还反复提及公元前841年 。那么,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作者才如此强调?
鬼吹灯|《鬼吹灯》反复提及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发生了啥?为何如此强调
文章图片

这一政策很快就引起国人不满,怨声载道此起彼伏 。大臣召穆公进谏说:“民不堪命矣!”但周厉王并不听,依然我行我素,对妄议者或反抗者格杀勿论 。
没有活路,国人只能反抗 。公元前841年,镐京的“国人”纷纷聚集到一起,手持农具和棍棒围攻王宫,欲要杀死周厉王 。他本想调兵进行强制镇压,但无奈于无兵可用,只能一路出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于13年后的公元前(周共和十四年)病死 。
所以,从他逃亡的那一刻起,刚好是史学界认为的“共和元年” 。那么,《鬼吹灯》为什么要反复提及这一年?对书又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如此重要
对于西周来说,共和元年是一个转折之年,标志着王室衰落,沿袭两百多年的礼乐制度崩溃,开启了诸侯势力逐渐强健的元年 。
鬼吹灯|《鬼吹灯》反复提及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发生了啥?为何如此强调
文章图片

在诸侯共同管理国家的10多年里,继承周历王王位的太子竟因年幼而不能执政(必须年满15岁及以上),所以国家的所有政务都由召公和周公代行,而他们都是地方诸侯,所以压根就没有办法压制地方的诸侯,让西周的统治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 。
有人认为,西周从一开始就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是非常不确切的断论 。只能说,整个周朝时期,特别是周朝前期,都是由原始部落步入文明社会的过渡阶段,等到铜等生产工具被广泛使用以后,封建制度才正式开始 。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也可以标记为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识,比如鲁国承认私有田地合法化,被认为是进入封建社会最早的开始 。然而,这一时期已经是春秋时期,西周则早已灭亡百多年的时间 。
由于处在过渡阶段,所以其内部成员主要是氏族成员转为国人,是维持西周统治的主要基础和力量,国人的暴动意味着统治阶级和平民阶级之间的分裂,而西周的统治基础也受到严重威胁 。
鬼吹灯|《鬼吹灯》反复提及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发生了啥?为何如此强调
文章图片

基本上从“国人暴动”以后,周朝的天下不再是天子的,天子所说的话也不再被诸侯遵守 。《鬼吹灯》将这一文化背景用句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当时处于混乱时期,许多财宝可能从王宫中流出来,以盗墓类型为题材的这一小说难道不想发财吗?周厉王的逃走,必然会让盗墓者获得很多宝物 。
二是当时的历史背景特殊而神秘,可以将其进行妖魔化,让小说中其他荒诞的地方得以解释,令读者愿意相信那是真的或者是融入其中 。正所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亦真亦假”,唯有这么做,才会俘获读者的心 。
因此,《鬼吹灯》多处使用到841或公元前841年,其作用就是用其俘获读者的心 。
【鬼吹灯|《鬼吹灯》反复提及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发生了啥?为何如此强调】总结
阅读许多小说,唯有《鬼吹灯》系列比较好看 。回想起来,主要是因为书中提及很多传统的知识点和文化内涵,比较容易同化 。类似题材的小说也有许多,但那些作者并没有做到如此的境地,所以读起来荒诞不经 。
鬼吹灯|《鬼吹灯》反复提及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发生了啥?为何如此强调
文章图片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固然非常重要,但也要与现实或者历史上的某一重要事件相嵌合,那更会让人沉迷于小说之中 。《鬼吹灯》之所以多处提及到841或公元前841年,其意义和作用就可想而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