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代亩产的估计|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


关于汉代亩产的估计|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
文章图片

在苏东坡等北宋学者笔下,这新型的冲击式顿钻技术,叫千年后的读者们,都常有穿越的感觉:这种新技术,采用了铁制的新钻头,且连接有“锥板”等动力装置,工匠们来回跳跃踩踏锥板,以强大冲力钻透地面,打出更深的井来 。困扰内陆民众的吃盐问题,就凭着这强大的深钻,一次次破解 。
也正是凭着这新型技术,从北宋年间起,中国人的井越打越深,连苏东坡都感叹“利之所在,人无不知” 。到了明清年间时,数百米深的井,都已不再是难题 。清朝道光年间时,四川自贡的桑海井,竟“钻”出了一千米的深度 。这是人类钻井史上,第一口千米深的井 。
更重要的意义,却不止是数字,中国的“冲击式顿钻技术”,从选井到钻井操作,与现代油田钻井技术,都堪称一脉相承 。美国学者波迪更发出一声感慨:“中国比欧洲先进得多的之一处,就是制盐工艺(钻井技术) 。”
关于汉代亩产的估计|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
文章图片

【关于汉代亩产的估计|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低调发明”3:中国橹
汉代中国一项“超车”罗马的成就,就是强大的造船业 。而“超车”的法宝,正是中国橹 。
中国橹比起欧洲的桨来,究竟有什么不同?其实中国橹,也是从桨演变来的 。作为桨的升级版,中国橹有球形支钉构造,操作的时候更省力,推进速度和划水的频率,都要比桨快得多 。从汉代起,中国橹的构造也多种多样,比如三国时代的中国船,就有了三十人同摇的大橹,那高速且威武的三国“楼船”“斗舰”们,就是靠强大的橹助推,上演各种巅峰对决 。
关于汉代亩产的估计|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
文章图片

也同样是在中国橹的加持下,中国的造船业也在汉代起高速发展,从此处在遥遥领先的位置 。不断演变的中国橹,也增加着中国船的速度,助推中国船奔向更远的地方 。到了震撼亚洲海洋的“郑和下西洋”时代,郑和宝船上更装置了“长橹”,这种橹深入水下,如螺旋桨般运转 。即使无风的困境里,依然能助推大船前进 。郑和船队大扬国威的背后,是中国橹的强力推力 。
哪怕在西方殖民者造访亚洲海洋的航海时代里,明朝中后期的中国船,依然凭着中国橹的效用,与西方船在海面上争锋 。大型的中国船舶,常装备二十至三十六个大橹,足以应对任何海上天气 。甚至吕宋的西班牙当局,都积极学习中国船的动力技术 。那个曾经中国商品畅销欧美,外贸红红火火的“海上丝绸之路”时代,也有着中国橹的背后功劳 。
关于汉代亩产的估计|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
文章图片

这功劳的背后,亦是从未过时的,科技先行的硬道理 。直至今日,依旧值得国人回味 。
参考资料:周国林《关于汉代亩产的估计》、侯建新《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 高奇《走进中国额吉殿堂》 、宋良曦《中国古代钻井及井盐测量及计量》、 李晓群《中国钻井技术之历史意义》 、周世德《中国桨系的演变》、 崔玉亭《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