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楔形文字一直无人破译,300年后一青年教师醉酒,竟找到破译方法

楔形文字从15世纪发现以来,一直无人能破译 。为何在17世纪的时候,一个青年教师醉酒后,他突然就找到了破译的办法了呢?
楔形文字|楔形文字一直无人破译,300年后一青年教师醉酒,竟找到破译方法
文章图片

三、楔形文字的破译 。
格罗蒂芬德的破译思路,受到考古界的重视 。1835年,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当军官的亨利·罗林森,看到了伊朗的贝希斯敦铭文,这是大流士大帝统治时期,刻在贝希斯敦铭崖上的历史记载 。按照格罗蒂芬德的思路,罗林森发现其中包含古波斯文、阿卡德文和阿拉米文 。经过两年的破译,他将铭文前两段的古波斯文成功破译,并把包括标题和大流士大帝的家谱,交给皇家亚洲学会 。
此后,他又继续研究阿卡德语和阿拉米语,继续破译铭文中这两种文字的部分 。与此同时,埃及考古学家爱德华·辛克斯、英国古文字学者朱利叶斯·奥本特和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也同时在进行楔形文字的破译研究 。
1842年,保罗-埃米尔·波塔在今天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附近,发现了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城 。挖掘出了阿斯巴尼帕尔大图书馆,数以万计的楔形文字泥板重见天日,这对于楔形文字的破译提供了莫大帮助 。
1857年,罗林森等四个人齐聚伦敦,测试各自的破译成果 。结果发现他们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于是宣布完成了对楔形文字的破解 。
通过破译后的泥板,我们发现古代美索不达亚地区,不仅政权更替商贸繁荣,在一些泥板上还刻着食谱、法律及医学,甚至还有一份古巴比伦客户服务的投诉信 。让我们重回到了那个神秘的历史场景 。
【楔形文字|楔形文字一直无人破译,300年后一青年教师醉酒,竟找到破译方法】(参考资料:《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经典举要》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