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咸|高密记忆|不忘史志之鉴(六)高密令李咸(2)


李咸|高密记忆|不忘史志之鉴(六)高密令李咸(2)
文章图片
不忘史志之鉴(六)
高密令李咸(2)
李咸入朝,遥见群僚已萃集一堂,差 。,不多有数百人 。他下车后,按席坐下,好一歇无人说话,只是彼此面面相觑 。李咸也暂忍着 。不久,赵忠开口道:“诸公既已到齐,应该即时定议!”有人起立道:“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临天下,宜配先帝,何必多疑!”李咸闻言,正中心意,忙视发言人,乃是廷尉陈球 。正思接口赞成,赵忠先接口道:“陈廷尉既有此意,应即操笔立议!”陈球并不推辞,取过纸笔,随即草成,遍示大众 。大意是:皇太后自在中宫,有聪明母仪之德 。遭时不测,先帝晏驾,因遇大狱,迁居空宫,不幸早逝 。家虽获罪,事非太后 。今若别葬,诚失天下之望 。众臣览毕,都无异词 。惟赵忠面色陡变,强颜语陈球道:“陈廷尉创建此议,可谓胆略独豪 。”陈球应声道:“陈蕃、窦武已经受冤,皇太后尚无故幽闭,臣常痛心,天下亦无不愤叹 。今日为国直言,即是朝廷要我获罪,臣也甘心!”赵忠顿时扬眉张目,欲出恶言,李咸至是已不能再忍,便起道:“臣意与廷尉陈球相同,皇太后不宜别葬!”群僚接着俱同声附合道:“应如此言!”赵忠自觉势孤,未敢多嘴,乃悻悻入内 。李咸、陈球等也陆续退归 。权宦曹节、王甫等尚在灵帝前坚持要别葬窦太后,并引据西汉故事力争 。李咸探知消息,因复向灵帝抗疏力谏,略云:窦太后尊号在身,援立嗣皇,亲尝称制,光隆皇祚 。太后以陛下为子,陛下岂得不以太后为母?子岂能黜母!宜合葬先帝陵,一如旧制 。灵帝见李咸奏后,决计依议 。此事终于告罢 。
事过一年,即熹平二年(公元173年)三月,李咸辞官还乡时,将所赐物,装一破牛车,令其子赶车,趁天未明,离开京都 。送行的百僚,追送盈途,均未赶上 。李咸家旧贫狭,待他辞官归里时,依然是“庇荫草庐” 。
李咸任高密令时,为高密人做了些好事,其名代代流传,高密人始终未予忘怀,直到清代人编修之《高密县志》,一直将其作为名宦记入史册 。
【李咸|高密记忆|不忘史志之鉴(六)高密令李咸(2)】资料来源:市委党史研究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