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为何秦始皇放弃“寡人”,改用“朕”自称?史学家:将“朕”拆开


嬴政|为何秦始皇放弃“寡人”,改用“朕”自称?史学家:将“朕”拆开
文章图片

【嬴政|为何秦始皇放弃“寡人”,改用“朕”自称?史学家:将“朕”拆开】《说文》也提到:“朕,我也 。”作为文字,“朕”最早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里面的“朕”字不是月旁,而是舟旁,这种情况持续到汉朝才发生改变,汉朝隶书中“朕”字的舟旁变成月旁,导致我们现在看到的楷书也变成了月旁 。
要说秦始皇为什么放弃“寡人”改用“朕”自称,可以把“朕”字拆开来看 。根据史学家吕思勉的考证,先秦时期的“朕”字拆开来就是“舟”和“灷”,意思是舟中火种 。由于上古先民逐水而居,舟就成了财富的象征,而火种则是氏族首领才能保存的东西 。
嬴政|为何秦始皇放弃“寡人”,改用“朕”自称?史学家:将“朕”拆开
文章图片

所以“舟”和“灷”合并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它原来的意思慢慢被更霸气的富有天下之意取代,战国末期“朕”字大多用在书面语;而且周天子也会在书面材料里用到“朕”字,比如《左传》记载了周天子发布的命令:“敬之哉,无废朕命!”
正是因为“朕”的含义等于“我”,但又成了王侯们钟爱的对象,比“寡人”多了一层尊贵的意思,所以秦始皇才选择它做自称词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成皇帝和国王2种,秦始皇出现后,皇帝一般自称“朕”,国王则自称“寡人”或者“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