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一特殊官职,权力比皇帝大,276年仅2人做过,分别是谁?

【清朝|清朝一特殊官职,权力比皇帝大,276年仅2人做过,分别是谁?】在我国的历史中,清朝距离我们的时间最近,故而有更多的史料保存了下来,随着对清朝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家发现清朝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尤其是在职位方面,有太多我们所不了解的东西 。
清朝|清朝一特殊官职,权力比皇帝大,276年仅2人做过,分别是谁?
文章图片

因为自身军功的积累,多尔衮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声望,但是碍于血统等原因,多尔衮并不能成为清朝的皇帝(野史中的说法为孝庄与多尔衮达成了协议),在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先是以辅政王的身份来到了侄子顺治的身边,被成为摄政王 。
作为清朝历史中第一位摄政王,多尔衮在顺治时期,无论是权利还是声望,都要强于当时的皇帝,而像吴三桂等外地藩王,对多尔衮也言听计众,不过多尔衮的摄政王生涯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在顺治七年死在了狩猎途中 。
摄政王载沣
清朝历史中第二位摄政王,是来自于皇室宗亲的爱新觉罗·载沣,那么他又是如何成为摄政王的呢?这就要说到清朝晚期那一段特殊的历史 。
载沣的人生经历在整个清朝都是"独一份",他的父亲、哥哥和孩子都是皇帝,唯独他本人不是皇帝,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情况,所以为他安排了摄政王这样一个职位,让他在无法享受到皇帝身份的同时,可以享受到皇帝的权利,弥补一下心理平衡 。
清朝|清朝一特殊官职,权力比皇帝大,276年仅2人做过,分别是谁?
文章图片

事实上,载沣也的确拥有不亚于皇帝的各项权利和地位 。在光绪十六年,载沣成为了清朝的第二代醇亲王,按照清朝皇室的权利排序,此时的他已经拥有仅次于皇帝的爵位,而在光绪皇帝和慈禧相继去世后,随着溥仪的正式登基,他也成为清朝历史中的第二位摄政王 。
摄政王的独特存在
从身份层面来说,摄政王本人就拥有超越皇帝的权利,这份权利还拥有普遍被承认的身份,相比起"垂帘听政",摄政王可以名正言顺的行使本该属于皇帝的权利,而摄政王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更像是皇帝或者皇帝背后势力的一种妥协 。
清朝|清朝一特殊官职,权力比皇帝大,276年仅2人做过,分别是谁?
文章图片

以多尔衮为例,多尔衮成为摄政王更像是一种"交换",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期间,当时的爱新觉罗家族正处于"真空阶段",没有人能够压制住多尔衮,再加上多尔衮在军中有极高的声望,故而多尔衮随时拥有可以"取而代之"的能力 。
为了保留皇帝的传承,清朝政府最终选择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并拥有可以出入皇宫的权利(包括后宫),对于多尔衮本人来说,这份权利也可以让他有所满足,算是一种两全其美的结局 。
而载沣成为摄政王,是因为极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尤其是在溥仪成为太子之后,载沣成为摄政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大家也不会有太多的争论 。
清朝|清朝一特殊官职,权力比皇帝大,276年仅2人做过,分别是谁?
文章图片

那么除了清朝之外,摄政王这种身份还存在吗?在历史中,除了清朝的两位摄政王之外,在辽国也同样存在过摄政王,他就是辽国的韩德让 。
韩德让虽然是一个汉族人,但是他的家族在辽国是受到皇帝尊敬的大家族,而大家族的底蕴也让韩德让有了更好的基础,在韩德让的少年时期,他就受到了辽国最好的教育,慢慢长大的韩德让,很快就成为了辽国的重臣 。
在韩德让掌权之后,很快遇到了先帝去世的情况,而他也很快携手萧太后拥立了当时只有12岁的皇子,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辽国的辅政大臣,在国家稳定后,韩德让与萧太后的私情愈演愈烈,最终成为了辽国的摄政王,这一点和多尔衮类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