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刘侃 车一夫 收藏钱币 努力让更多的人爱上它( 四 )


两人也时常回忆起在墨西哥钱币博物馆流连忘返的场景,“那个博物馆是墨西哥城殖民时代的造币厂改建的,殖民时代的钱币,以及独立之后已经不流通的钱币都有展出 。造币厂还遗留有很多以前的机器、旧的模具,会更加深刻地理解造币过程、加工工艺” 。
没想到之后不久两人就经历了一场奇遇:他们在币展上遇到了一枚马克西米连20比索的金币,“我当时看到它的状态非常好,非常喜欢 。又因为刚去过墨西哥城了解到这个人物,就格外感兴趣”,兴奋的刘侃跑过去问价,结果币商的报价让她一下就泄了气,“根本没有那么多钱” 。她还是不死心,每天都过去问好几遍,“能便宜点吗?能不能给我便宜一点点?”后来那个币商直截了当告诉她,“这是我见过的状态最好的钱币,就是这个价格” 。最后一天眼看展会要结束了,就错过它了,刘侃试着过去商量“可不可以先留着,等我凑够钱就来买它”,出乎意料的是,那个币商想了想说,“币你拿走吧 。你可以先拿走,但是我不能给你便宜” 。她激动坏了,“我都惊呆了,感觉当时我眼泪都要出来了” 。拿回来之后两个人感慨半天,都很感激这份信任的美意,后来在能力之内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钱付给了币商 。
想让本来小众的领域
能有更多人体验到它的美妙
回望前路,刘侃、车一夫觉得2015年才算是步入收藏正轨,刘侃笑言最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自己开始写微信公众号了 。因为刘侃很喜欢猫,最开始起名时他俩一下就想到一处,叫“猫眼看币”,后来又改成“猫眼藏币”,她想通过灵动的猫眼分享钱币收藏的各种冷知识 。收藏界有一句话叫做“闷声发大财”,但是他们对此却并不在乎,刘侃直言收藏钱币的过程中也带给她很多成长,她想把更多的信息分享出去,这也是他们写公号、做各种视频分享的初衷 。
六年来,他们爬梳资料,写出不少信息量极大的科普文章,得到泉友的广泛关注 。后来又转战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更多尝试用视频呈现内容,没想到一出手就尝到了甜头 。他们在一部视频中把埃及克娄巴特拉七世、罗马帝国君士坦丁一世、西班牙费尔南多与伊莎贝尔、法国拿破仑一世、俄国彼得大帝、英国乔治二世、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等等帝王群像和对应古代币混剪出来,收获点赞无数 。
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更让刘侃开心,“有复旦的学生找到我说,他们选修课老师拿这个趣味视频当做标准给他们布置作业,他实在不会做,来找我问问思路” 。
在车一夫看来,钱币的一切就围绕着“流通”两个字 。他说:“西方的统治者在发行钱币的时候,考虑到了流通,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放在钱币上,君主的肖像、皇族的威名随着钱币散播开,更多人愿意接受它,它的信用就会变好 。因为这种对‘流通’现象的认识,君主会很在意钱币的设计,因为这关系他的国民和他的敌人如何看待他 。而这份意念反过来又经由钱币穿过历史的迷雾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历史的别样角度 。这也是我们俩热衷于西方钱币的重要原因” 。
在海外做世界钱币的分享、展会记录,以及第一手竞拍指南等等,从爬梳参考资料、收藏线索,再到市场价值和经典集藏举例,刘侃直言非常辛苦,但她觉得苦苦坚持就是想让本来这么小众的领域,能有更多人体验到它的美妙 。
车一夫说直到现在,小时候在旧货市场拉住他讲钱币的老人还经常在脑海里闪现 。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脑袋里像有根灯绳被拉开了:“我老想他的本心是什么?他就是希望有年轻人能对这个感兴趣,能有新鲜的血液进来啊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文/本报采访人员李喆供图/刘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