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真实的历史上,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自元末明初诞生以来,深受读者喜爱 。
书中最有名的当然是董卓,吕布,孙坚,曹操,刘备,孙权,孙策,诸葛亮,卧龙,凤雏庞统,许攸,荀彧等人了 。
而曹操历来被认为是最腹黑,刘备被认为是最仁义,孙权被认为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最霸气 。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曹操 。
曹操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 。一些人认为曹操擅玩权谋,阴险狡诈,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另一些人则认为,曹操能在乱世中统一中国北方,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是位盖世英雄 。
那么,真实的历史上,曹操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曹操|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真实的历史上,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文章图片

赤壁之战前,曹操一首短歌行,其中几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充分反映了他的想法 。
二,严明法纪 。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 。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 。
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 。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中的第四回,曹操最初在一次逃亡途中,经过吕伯奢一家,晚上,吕伯奢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听到磨刀声,疑心吕伯奢一家要杀自己,于是杀尽吕氏一家,陈宫因此责备曹操大不义,曹操却答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对于这个说法,有三种版本 。
《魏书》记载:“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 。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
《世语》:“太祖过伯奢 。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
《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 。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曹操|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真实的历史上,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其实这三种说法,都没见于正史 。故而无法推断最终真相 。
结语
身处三国英雄辈出的时代,故而无法统一 。
透过曹操的一生,套用今天的话来说,曹操是一个有才能的,有一统天下之心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通过他的种种做法,可以说他是时运不济的一代枭雄了 。抛开汉室正统论来说的话,正面意义相对略胜一筹 。
在读者朋友你们的眼里,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呢?欢迎留言表达你的看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