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今天我们说一说慈安太后的暴毙之谜

今天我们说一说慈安太后的暴毙之谜咸丰帝死后不久 , 慈禧与恭亲王奕定计 , 发动祺祥政变(辛酉政变) , 处死了肃顺等辅政八大臣 , 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 。表面上 , 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 , 共同垂帘听政 , 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 , 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 , 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 。对慈安太后突然死亡 , 在当代与以后都有种种怀疑与猜测 , 成为二百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件疑案 。
慈安太后|今天我们说一说慈安太后的暴毙之谜
文章图片

我们梳理了关于她死因的资料 , 归纳起来 , 大致有二类说法:第一类: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德宗实录》载:"(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 , 初十日病势陡重 , 延至戌时 , 神思渐散 , 遂至弥留 。"这一记载见于慈安的《遗诰》 。但《遗诰》完全是在慈安死后 , 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 , 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 , 怀疑慈禧有可能为了掩盖某种阴谋而肆意编造死因 。第二类:慈禧逼死或毒死说1、慈禧逼死《清稗类钞》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 。慈禧权欲极重 , 慈安却倦怠少闻外事 , 并不与之争权 , 因此倒也相安无事 。光绪七年初 , 慈禧患血崩剧疾 , 不能视事 , 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 , 致使慈禧大为不悦 , "诬以贿卖嘱托 , 干预朝政 , 语颇激" , 以致慈安气愤异常 , 又木讷不能与之辩 , 恼恨之下 , "吞鼻烟壶自尽" 。
慈安太后|今天我们说一说慈安太后的暴毙之谜
文章图片

【慈安太后|今天我们说一说慈安太后的暴毙之谜】2、慈禧毒死据《崇陵传信录》载:当年咸丰帝临终时 , 曾秘密留下一份遗诏给慈安 , 要她监督慈禧 , 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 , 否则汝可出此诏 , 命廷臣传遗命除之" 。但老实的慈安却将此事告诉慈禧并当着慈禧的面 , 将此遗诏烧掉 。阴险毒辣的慈禧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 , 实际上已起杀机 , 遂借向慈安进献点心之机 , 暗下毒药 , 加以谋杀 。
慈安太后|今天我们说一说慈安太后的暴毙之谜
文章图片

这一类描述 , 多见于野史笔记 , 虽然十分生动 , 犹如作者亲眼所见 , 但可信性稍差 。著名史学家谢国桢先生定义野史笔记为:"凡不是官修的史籍 , 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 , 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 。"(《明末清初的学风》)首先 , 野史笔记不是在占有大量的史料基础之上形成的记载 , 不具有权威性 。其次 , 在野的文人学士及贫士寒儒随笔记录的主要内容也多半是当时见闻 , 或阅读古今图书、经手文物 , 随笔撰写带有虚构性的人物故事 , 这就使得野史笔记具有一定的内容复杂性和记录方式的自由与随意性 。因此 , 它的可行性要因事因人而分析 。对野史笔记中的反复转载和传抄的慈安的死因 , 当时就有人提出质疑 。著名学者金梁曾言:"近人依托宫闱 , 流言无实 , 尤莫甚于恽氏笔录所载孝贞暴崩事 。即云显庙手敕焚毁 , 敕语何从而知?食盒外进 , 又谁确见?"(《清后外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