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启|国产数据库,不是造富神话( 三 )
资本的钱最终去了哪里?
这是所有人都会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80%投进了研发招募和产品打磨,剩下20%大概会放在市场化上。”有数据库厂商高管表示。
不可否认,资本的进入为中小数据库厂商赢得了足够多的资源和声量,但是相比巨头,他们更有钱吗?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提到,如果是PK研发工程师的数量,大厂做数据库的团队加起来可能还没有一些数据库创业公司多。所以问题出现了:大厂怎么和这类公司竞争?毕竟,大厂没有那么多独立资金和研发工程师进场,大厂的资源不可能倾斜在某一个产品的团队上,因此在单点上,创业公司资源并不低。
巨头环伺下,国产数据库中小公司凭借其“中立”、“跨云”及“资本加持”,可能并不落下风。不过,国产数据库中小公司的快速融资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数据库工程师的招募成本与日俱增,这种“无序地挖人”其实对资金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利用。比如,原本35万可以招到的工程师,现在要50万才可以,但竞争对手有可能出60万。
“用人成本越来越高,重度交付投入了大量的研发人员,无形中也增加了国产化替代的成本,而这也会让一些用户望而却步。”业界人士对雷锋网表示。
开源,隐含逻辑是“敢不敢”
国产数据库厂商中,有一个特立独行的派别:开源派。
成长于开源社区,做了很久的“时间的朋友”,在开源场景中训练了自己的技术。PingCAP的TiDB本身就是开源数据库,蚂蚁自研数据库OceanBase在今年6月1日宣布开源300万行代码。
这意味着,开发者在开源社区能够完整使用这些数据库的内核,处理实际业务中的诉求。
开源的隐含逻辑在于,“敢不敢开源”本质上是一个代码可控性的问题。"其实一些国产数据库厂商也有类似的问题,它的数据库虽然不是MySQL(关系型数据库)的,但是由于底层代码里面有一些从Oracle反编译的一些代码,所以不敢开源。不敢开源,尤其是不敢全方位的开源,其实本质是核心技术代码是否具有可控能力的背书。”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表示。
因此,这也很好印证了:国产化里面什么是真正的安全?就是代码完全的可控,敢于开源,这对于用户来说才是完全的、真正的可控,就算你这家公司都倒闭了,客户依然能够继续基于你开源版本继续去做演进。
数据库的开源,势必与商业化的命题碰撞。
文章插图
以PingCAP为例,国外用户对于开源数据库的付费意愿其实很高,所以目前PingCAP在国内国外市场齐头并进,目前在国外市场已经取得了多笔订单的认可,且单一订单金额也较为可观。而在国内,PingCAP采用订阅机制,同时国内的金融机构也都开始了云化进程,所以在这个方面,用户付费也不成问题。
既然有资本进场,那必然发展要多多少少受资本的影响,资本普遍比较担心的点在于商业化速度不如预期。譬如数据库产品想进入银行,银行的领导未必放心让你进去,或者在海外推广,若没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销售队伍的话,哪怕产品再好,销售速度可能也不如人意。
不过,多家国产数据库背后的投资机构表示,国内的数据库市场繁荣还处在早期,至少目前来看并不担心商业化。
“资本最好在早期孵化(国产数据库团队),就是从0~1或者是从1~10的部分的阶段起到一些作用,资本越到中期以后越应该是一个助力的作用。在中后期,数据库厂商并不是那么依赖资本长期的不断的供给。”资深人士对雷锋网提到。
总结整体来看,这一轮国产数据库的融资不断,实际上是技术迭代的一种必然,是数字化转型下的刚需体现,与几年前的AI大火并不遵循相同的逻辑。AI本身不是刚需,“拿着锤子找钉子”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而数据库的国产和开源趋势,恰逢其时。
推荐阅读
- 会员店|7个月开六店,盒马X会员店将落户南京,国产仓储式会员制品牌正蓄势发力
- 软银|孙正义再次出手,国产企业获百亿投资,欲打造另一只“独角兽”
- 腾讯|腾讯云启产业基地(福州)开园 打造小程序产业生态链
- 国产品牌|买羽绒服,选择网购还是线下实体店?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别被坑了
- s"任何国产元宇宙都是假元宇宙"
- 中国产品|占比高达75%!大批中国产品一夜间从亚马逊撤回,美成为最大赢家
- 数据|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
- 信息数据库|安恒信息数据库审计中标中国移动集采项目
- 圣诞季|义乌商家遭遇全球海运大拥堵:圣诞节到了,美国人还是等不到中国产的那棵树
-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数据库存10万份错误记录?!日本新冠疫苗接种证明软件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