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秦始皇表叔昌平君:当了11年秦国丞相,却叛秦并大败20万秦军

其实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中,有一场战役失败得相当离奇,就是那场李信率领20万大军灭楚结果被反杀的故事 。
大家对于此事的评价通常是毛头小子终究不可信 。你看人家王翦,老成持重经验丰厚,就这样人家都没敢张狂地宣称20万大军就能横扫楚国,而是坚持一定要60万,可见楚国实力不容小觑 。
但实际上,李信输得相当冤枉 。本来他一开始仗打得挺顺利,结果后院起火,有人在背后捅他刀子 。没办法,他只好掉过头来平叛,结果被楚国名将项燕和这位神秘人物双重夹击,惨败而归 。
导致李信大败的始作俑者,正是出任了十多年秦国丞相、并同秦始皇有血缘关系的昌平君熊氏芈姓名启 。
昌平君|秦始皇表叔昌平君:当了11年秦国丞相,却叛秦并大败20万秦军
文章图片

当时赵系出身的吕不韦担任相国,也就是丞相一职,楚系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自然也会在重要职位上安插人手,作为楚系出身的杰出人物,熊启得到了重用 。
李开元老师推测在秦始皇继位之初,被委政的大臣除了吕不韦以外,还有昌平君熊启和身份无法确认的昌文君,他们的地位仅次于吕不韦,这点也可以从秦王政9年的嫪毐之乱中看出来 。
【昌平君|秦始皇表叔昌平君:当了11年秦国丞相,却叛秦并大败20万秦军】嫪毐发动叛乱,目标并不是秦始皇,而是打算消灭掉楚系外戚的势力顺带收拾吕不韦,他这样做对秦始皇其实是有利的 。
但年仅22岁的秦始皇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迅速做出剿灭嫪毐的判断 。在他的心目中,比起楚系外戚,嫪毐的势力才是最不好控制的一股力量,必须当机立断以绝后患 。
关键时刻秦始皇发布《攻毐令》,命令相国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共同出兵攻打嫪毐 。
昌平君|秦始皇表叔昌平君:当了11年秦国丞相,却叛秦并大败20万秦军
文章图片

吕不韦商人出身,是玩谋略的高手,带兵打仗完全是门外汉,平定嫪毐之乱的首功之臣其实是昌平君熊启 。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擅于给人排位次,吕不韦当时是相国,而昌平君仅排在吕不韦之后,根据秦国的制度,昌平君应当是御史大夫,在秦国地位很高 。
嫪毐之乱后的第二年,吕不韦受到牵连被罢相,然后史书上关于秦国丞相的记载就出现了十七年的真空 。此时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关键时期,可以推断秦国必然有一位强悍的丞相来辅助管理朝政,他是谁呢?
1982年发现的一支破破烂烂的秦国铜戈解开了这个秘密 。铜戈上出现的“十七年,丞相启”等字样,经专家确认后,吕不韦的继任丞相正是昌平君熊启 。他担任了11年的秦国丞相,在任期间他和王翦一个对内一个对外,辅佐秦始皇消灭了韩、赵、魏等国,立下无数功劳 。
这样一位能力出众的人物,为何会当上了楚王,又反叛自己的表侄嬴政呢?
昌平君|秦始皇表叔昌平君:当了11年秦国丞相,却叛秦并大败20万秦军
文章图片

昌平君反叛的原因
秦王政17年,楚国势力的中流砥柱华阳太后病逝,在高层引发了政治动荡 。失去靠山的楚系外戚势力衰落已成定局,昌平君此时的心情必然是惴惴不安 。
4年以后,羽翼丰满的秦始皇打算灭掉楚国,召集重臣前来商议 。因为李信只要20万大军而王翦需要60万,因此秦始皇对王翦非常不屑,把他贬斥出京回家养老 。
没多久,昌平君也被罢相并迁徙到郢陈 。
这哥俩曾是秦始皇的左右手,却在同一年遭到贬谪 。其中原因可能是年轻的秦始皇想要建立一个不带外戚色彩的高度忠实于自己的新班子,也可能是昌平君因为某种原因反对攻打楚国而触怒了野心勃勃的皇帝 。
但秦始皇将昌平君迁往郢陈是有深意的,因为他刚刚在郢陈平定了一场叛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