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大公|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虽胜犹败,英国虽败犹胜( 二 )


但法国腓力就不一样了 。第一,西班牙老国王曾下遗嘱令其继位,同时严禁腓力保留继承法国王位的权力 。腓力受到了西班牙王的肯定(不论这个遗嘱制定的过程如何),同时如果法西合并,反法同盟的其他各国也不会坐视不理 。
查理大公|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虽胜犹败,英国虽败犹胜
文章图片

【查理大公|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虽胜犹败,英国虽败犹胜】第二,法国经过路易十四的统治,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外交环境也十分恶劣,法国实际上丧失了路易十四前期所取得的霸主地位 。
法国不能给腓力相当的助力,破落户西班牙的家底就更薄弱了,因此扶持腓力上台,是法理上行得通而各国都乐意接受或妥协的选择 。
1713年,战争基本结束,4月11日,法国分别同英国、荷兰、普鲁士、葡萄牙及萨伏依签订了七项条约,总称《乌德勒支和约》 。
“基本”结束的意思是,这个结果不能让查理大公满意 。但他也只能孤军奋战了,于是在法国的打击和英、荷等国的“调停”下,战争于次年正式结束 。查理六世签署《拉斯塔特和约》 。
三、战后的变化
战后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两个《和约》中略窥一二 。对于西班牙和法国来说:英荷各国承认了腓力的西班牙国王身份,他成为腓力五世,但法西不能合并,这是早已确定的事情,也符合大陆均势的要求 。
法国拆除战略要地敦刻尔克的防御工事,归还英国的哈得逊湾,割让美洲殖民地的部分岛屿,这就为英国霸权的巩固和扩大提供了助力 。
查理大公|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虽胜犹败,英国虽败犹胜
文章图片

英国攫取了足够的利益,同时,法国对于荷兰、葡萄牙、奥地利、萨伏依也有领土和殖民地上的让步 。而西班牙鉴于不能重夺直布罗陀,在割让土地的同时与英国争取了一些贸易上的优势 。
对于英国来说,法国承认了安妮继承了英国王位,政局暂时更稳定了 。在欧洲,英国取得了海上霸权,扩张了领土,消除了威胁,缓和了因安妮女王带来的与各国的小矛盾 。
在殖民地,英国也有开拓,更重要的是,英国获得在西属美洲殖民地从事黑奴贸易的垄断权,英国的时代到来了 。
对于其他参战国,他们也获得了大小不等的利益 。那么,既然战争告一段落,就迎来了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反法联盟对路易十四手下留情?
窃以为上文一系列国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已经足以将各国的利益诉求交代清楚,这也就是说,放过路易十四是各国互相妥协相互博弈之后的结果 。
查理大公|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虽胜犹败,英国虽败犹胜
文章图片

第二点,还必须插播一条路易十四的个人信息 。
路易十四,生于1638,卒于1715 。1713年,老人家已有75岁高龄 。这一年,他的合法儿女已经全部去世,不合法子女中也只有一个私生女还活着 。
孙子辈多半凋零,已经长成的腓力还成为了西班牙国王,无法继承王位 。曾孙路易十五此时刚刚三岁,路易十四绝对无法撑到他长大 。
此时的老人家可谓“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既然法兰西即将沦落到国无长君的境地,为什么不手下留情一些呢?
第三,法兰西的辉煌此时已经是明日黄花 。前面提到,1709年冬季极度严寒,民众衣食无着 。这意味着,法兰西国内社会矛盾正在积压,而帝国的财政情况遭遇危机 。不久之后路易十五上台,法国国内必然要经历一些动荡 。
查理大公|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虽胜犹败,英国虽败犹胜
文章图片

第四是,此时没有国家有能力、有胆量对路易十四斩草除根、对法兰西犁庭扫穴 。十八世纪初期的欧洲,正是英法“交接权力”的阶段,暂时还没有国家对他国拥有碾压性的优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