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粤语真只差一票就成了国语?其实最大可能成国语的是它,不是四川

【汉语|粤语真只差一票就成了国语?其实最大可能成国语的是它,不是四川】我国汉语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现代标准汉语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普通话,“普通话”一词在清末时就已经出现,1909年清朝廷规定将北平官语作为“国语”,民国时期文人才子考虑到局势,“国语”又多次制定标准,相传,当年粤语差一票就成了国语,这是真的吗?其实最大可能成国语的是它,不是四川 。
汉语|粤语真只差一票就成了国语?其实最大可能成国语的是它,不是四川
文章图片

1728年,雍正皇帝将官话改为了北京官话,北京官话成为国语正音,并迅速发展,不过南京官话并没有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并且享有“申话不如京话好,南京白话更堪嘉”的美称 。
1892年,厦门人卢戆(zhuàng)章所作《一目了然初阶,创制中国切音新字,是第一套汉语拼音字母方案,首次提出了“语言统一”,卢戆(zhuàng)章学识颇深,经过多方考虑与选择,主张以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音 。
汉语|粤语真只差一票就成了国语?其实最大可能成国语的是它,不是四川
文章图片

后来我国公布了首套国家任何的国音注音字母,由经过五四运动后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国语运动提出了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的口号,北京语音的地位已经确立下来 。
1953年,以热河省承德滦平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第二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国语也称普通话,作为了国家通用语言写入了宪法,并向全国推广,各地都出现了讲普通话的宣传语 。
汉语|粤语真只差一票就成了国语?其实最大可能成国语的是它,不是四川
文章图片

大家都知道的是我国各地方言众多,推广普通话并非是要舍弃方言,而是为了方便各地的沟通交流,而我们也不应该在口音上产生偏见,转念一想,这不是证明了我国语言文化源远流长,为什么要有偏见?对此,你怎么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