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_历史|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954年,为何30个师的苏联武器继续被运往中国?

1950-1953年,如果没有苏军支援(其实是低价供给)的大批武器,志愿军和美军的装备差距将更加明显,以当时中国国内的工业化水平和军工制造能力,很难支撑这场艰苦的战争 。尤其是面对美军战机时,我方防空武器的缺乏吃了大亏,如果没有苏联的大量装备支援,想击败美军是极其困难的 。但朝鲜战争结束一年之后的1954年,为什么我军还是能收到大批来自苏联的武器装备呢?1954年,我军收到的苏制武器不是一件两件,而是有多达30个师的庞大装备数量,这是怎么回事呢?
苏联_历史|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954年,为何30个师的苏联武器继续被运往中国?
文章图片

【苏联_历史|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954年,为何30个师的苏联武器继续被运往中国?】另一方面朝鲜战争期间苏联援华武器大部分还没有付款,苏方也承诺了低廉的价格和贷款后付的优厚条件(苏联战后也不富裕,需要军工贸易),战争在53年结束,比预期要早 。而且协议签订只是纸面上的事情,在当时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战端再起 。而我军如果在53年一打完仗就终止合作,明显是不太适当的做法,会给苏联军工及民生造成困扰,也会影响中苏之间的友谊 。因此在战争结束后的1954年,我军还是选择继续接收剩余的这批苏制装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