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倒台时曾对此人说:你会比我下场更惨,不料竟一语成谶

1964年,赫鲁晓夫失去权势,继任的勃列日涅夫最初被当成各大势力的“傀儡”推上最高领导人的席位,在这段时期里,苏联高层出现了以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波德戈尔内为主的“三驾马车”的局面 。不过,这三位并不彻底掌握着所有国家大权,在他们之外另有几位实权派人物不可小觑,这其中就包括当时掌握着克格勃的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 。
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倒台时曾对此人说:你会比我下场更惨,不料竟一语成谶
文章图片

总而言之,一个人品质的高贵,按理说会成为他的政治资本,然而,当大环境肮脏时,这些反而成了他的软肋 。久而久之,其他几位大佬都觉得这个年轻人太没眼色,总是让他们脸面无光,渐渐对谢列平产生了仇视态度 。而下面的人看到领导们的态度,也有意识地与谢列平保持距离 。赫鲁晓夫掌握大权后,又借谢列平之手打压特务部门,压缩这些部门的权力 。赫鲁晓夫直接要求国家安全部门工作人员“不准佩戴肩章”,谢列平更是以身作则,直接辞去了将军军衔 。这件事也让他多少得罪了军队,虽然在赫鲁晓夫被搞到后,谢列平仍然是不可小觑的实权人物,但此时的他已经有了一点“众叛亲离”的味道,这也注定了他无法成为真正的最高领导人 。
虽然在职场上有点“不会做人”,但他在工作中的做法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 。谢列平将国家机器掌握在手中,非但没有以权谋私,作威作福,反而致力于为20世纪30年代那场大灾难中受到牵连的人刷洗冤屈 。这段时期也被视为苏联历史上少有的政治比较清明的时期,被描述为“卢比扬卡内部的监狱空空如也”(指因政治原因而被关押的人很少) 。
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倒台时曾对此人说:你会比我下场更惨,不料竟一语成谶
文章图片

1961年,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灾难,谢列平发表了言辞尖锐的批评性的讲话,这与赫鲁晓夫的态度不谋而合 。随后,赫鲁晓夫不断赋予谢列平新的权力,甚至将干部的提拔和任免大权都交给了他 。纵观赫鲁晓夫的一生,他从未如此信任过另一个人,谢列平平步青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成为苏联实质上的二把手 。然而,年轻有为的谢列平很快又与赫鲁晓夫出现了嫌隙 。首先,谢列平本身教育水平并不是特别高,对很多问题,尤其是复杂的政治问题缺乏理解,容易想当然,经常被赫鲁晓夫训斥;其次,赫鲁晓夫对同僚压制得太厉害,经常轻易而彻底地驳斥其他人的做法,这令谢列平感到自己受到限制,能力无法完全施展;另外,赫鲁晓夫对下属的态度很糟糕,经常把工作人员当成仆人般唤来唤去,大包大揽的做法引起众怒,于是,谢列平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搞倒赫氏的计划中 。
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倒台时曾对此人说:你会比我下场更惨,不料竟一语成谶
文章图片

1965年,勃列日涅夫成为“名正言顺”的国家领袖,此时,受够前任压抑的苏联高层急需一种“和谐融洽”的政治氛围 。然而,地位进一步提升的谢列平却没有改变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这让其他人大感不满 。另外,谢列平对勃列日涅夫能力的不屑,也很快引起了他与勃的斗争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谢列平身上种种可贵的品质反而拖累了他,让他同苏联高层的大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令其他人对其敬而远之 。勃列日涅夫顺水推舟,不但在克格勃内大量安插亲信,还恢复了内务部,很快就将谢列平架空 。
学者们对谢列平是否能够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这一问题争议很大,有一种观点认为,谢列平虽然年轻务实,但他生涯绝大多数时间内都在政治机关工作,很少接触经济等问题,还很缺乏政治经验,时常意气用事,根本无法治理国家 。其实,谢列平的领袖能力的确很强,当时围绕在他身边的,都是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年轻干部 。谢列平也知人善任,提拔了一大批很有能力的年轻人进入国家权力机关 。然而,这样明显的举动引发了勃列日涅夫等人的担忧,很快谢列平就从权力中心被打发走,先后分管了轻工业、食品安全等 。1984年,他干脆被打发退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