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不缺粮,为什么诸葛亮却一直缺粮呢?
文章图片
秦国攻下巴国和蜀国,巴蜀之地经过秦国的治理成为秦国的粮仓之一,但是这个粮仓正如当时司马错主张灭蜀一样,司马错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
攻占巴蜀,不仅让秦国疆域扩大,获得粮仓,重点是能够对楚国形成侧翼的包围,为水路南下伐楚提供有利态势,而巴蜀的粮食也是通过水路提供给伐楚的秦军,这样更加方便,避免了以陆路的形式进行运粮,水路要比陆路更加方便、省力 。
文章图片
秦国利用巴蜀之地粮食,仅是为伐楚提供粮食,可是蜀汉则不同,诸葛亮北伐只能走陆路,而且要面对险峻的地势,在古代打仗,运粮本就是大工程,再加上地势的险峻,更加不利于运粮,况且诸葛亮出祁山,想要先占领拢右,这更是加大了运粮的行程,行程越长,运粮队伍的消耗越大,到达目的地所剩粮食越少 。
古代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千里运粮,再加上蜀道难,蜀汉运到前线的粮食应该不足一成,这对于蜀军来讲,粮食消耗远比魏军要大得多,说白了就是蜀军的运量成本太高 。
第三点:蜀国国力
文章图片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蜀汉确实从夷陵之战中已经缓过来劲,可是诸葛亮北伐之前,刚刚平定西南蛮夷,国内局势也算刚稳定下来,此时的蜀汉人口也就在百万左右,但是要养着超过十万人的军队,除去这十万人之外,再除去老弱病残,以从商、从官、从吏等人,田地里真正工作的年轻男人能有多少,如果一个国家的土地,要仰仗着女人耕作,那收成会好吗?
文章图片
益州虽盛产粮食,可是蜀汉时期人口少,相应劳动力就少,土地再多,种不过来,终究还是缺粮 。
当然,这些诸葛亮都知道,毕竟蜀汉兵民国力仅仅是曹魏的四分之一,于是诸葛亮想的就是占领陇山,好吞并拢右之地(即陇西),切断曹魏与陇右的联系,进而吞并拢右,这里不仅是天然的马场,拢右之地平坦,更是驻兵屯田的好地方,这样才会大大节约蜀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诸葛亮的想法一直没有实现,所以才不得不一直从益州向前线运粮 。
第四点:征战频次
文章图片
【诸葛亮|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不缺粮,为什么诸葛亮却一直缺粮呢?】诸葛亮六年的时间,五次北伐,难怪很多人都说诸葛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想要着急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啊!
可是现实却是,诸葛亮北伐给国家也背上了沉重的负担,经济负荷、国力衰退、人口下降等问题,但很多人都说,蜀汉进攻才是最大的防守,诸葛亮是否也是这样想的,已经不得而知了 。
文章图片
相比诸葛亮六年五次北伐,战国时期的战争频次明显要低,战国总计254年时间,数得上的战争三十九起,再加上一些小的战役,就算是一百起,那平均也是两年半才一次,而且这些战争都是七国之间轮流的,甚至还涉及到战国七雄之外的战国小国家,所以相比之下,战国期间的战争频次明显低出很多 。
战争频次也决定着一个国家修生养息的时间,蜀汉明显就是在超负荷运作,而战国七雄则是打完休息,休息好了再战 。
推荐阅读
- 张苞|张飞的儿子张苞,战力属于什么水平,为何他的死让诸葛亮吐血晕倒
- 诸葛亮|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 三晋|血色衣冠5.0势力测评十二,三晋之地,快来看看春秋战国的名臣
- 变法|在战国七雄中,为何是魏国率先进行变法?
- 春秋|何为“春秋”,何为“战国”,与西周、东周有什么不同?
- 孙策|他足智多谋,还曾预言到孙策之死,却被诸葛亮骂到哑口无言
- 诸葛亮|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需几千人便可攻下长安,孔明为何不敢一试?
- 诸葛亮|诸葛亮双腿没有病,打仗时为什么总要坐着轮椅?看后才知多可怕
- 诸葛亮|刘备为什么要去草房,三次拜访诸葛亮,为情还是为义
- 刘伯温|如果诸葛亮与刘伯温二人互换朝代,来个互穿,历史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