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第一个恩封“世袭罔替”爵位的亲王——和硕怡亲王允祥及其后裔的故事

和硕怡亲王,是清代第九位世袭罔替的王爵,也是开国八大军功世袭罔替亲郡王之外(开国军功世袭亲郡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第一个不是以军功而得到世袭罔替资格的亲王,始封者为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雍正帝即位后避帝讳,改名允祥 。雍正八年去世后,雍正帝特别加恩,复名胤祥 。这在康熙帝诸子中,除雍正帝外,是唯一一个得以“胤”字原名称呼的皇子 。虽然是身后恢复,也是莫大的恩典了 。)
亲王|第一个恩封“世袭罔替”爵位的亲王——和硕怡亲王允祥及其后裔的故事
文章图片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四,就在雍正帝刚刚承袭大统第二天、尚未登基的时候,他就立即封授之前一直没有爵位的十三弟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并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户部三库 。遭受冷遇十多年的胤祥,终于得以卷土重来、彻底翻身 。这也是对他多年来始终坚持毫无保留地支持四哥胤禛、劳心劳力的最好报答 。
自雍正元年至雍正八年(1723-1730年),胤祥先后出任会考府、造办处、户部、营田处、西北军务、泰陵(雍正帝陵寝)营建总管、总理水务、内务府、军需处等诸多衙门主管,并兼任议政王大臣,可谓是雍正帝第一心腹(位置要高过隆科多、年羹尧),位高权重 。但是胤祥头脑十分清晰,没有如同隆科多、年羹尧那样的专权跋扈、冒犯皇权,而是谨慎行事、安守臣节,从不逾制违例 。
雍正元年(1723年),胤祥刚刚受封怡亲王,即坚决推掉了按例可以获得的二十三万两钱粮,只收下十三万两 。并婉言谢绝了分封后可支用官物六年的待遇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雍正帝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其亲王爵位外,加赐封一郡王爵位,允其在诸子中任择一人承袭 。这个恩典,有清以来,从没有宗室获得过 。胤祥照旧坚辞不受,只接受加俸一万两,以为平衡 。
这些例子,一方面体现了雍正帝对胤祥厚爱,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胤祥的贤德和内敛,因此雍帝愈发倚重和敬佩胤祥,称他为为“柱石贤弟” 。
亲王|第一个恩封“世袭罔替”爵位的亲王——和硕怡亲王允祥及其后裔的故事
文章图片

雍正帝对于这个手足情深的十三弟是即钦佩又放心,还有深深的关爱 。这在为人刻薄、御下严苛的雍正帝平日处事中,几乎是唯一具有常人情感的地方 。雍正帝感念于胤祥的忠诚、干练、内敛,曾深有感触的说过:“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 。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兄弟之间的相互赤诚、顾托得人,在雍正一朝,再没有其他可比性 。
雍正七年(1729年)冬,胤祥病情加重,可他还是如同以前一样,“往来审视”,巡查各地 。因此身心俱疲,导致病势急剧恶化,乃至沉疴 。
雍正八年(1730年)正月,病入膏肓的胤祥已经不能外检视河工,不得不对下属说“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让人代替前往巡视 。此后,每年必定参与先农坛春耕祭祀的胤祥也缺席了这项大典 。
因弟弟病势沉重而焦虑不安的雍正在忧伤焦急之下,连连下旨,一面让其他臣子代替胤祥处理政务事务,一面延请各地名医,对胤祥“医祷备至”,寄希望于医士大家,能够挽回胤祥的健康 。
不过胤祥的身体在长期高负荷工作压力下,早已不堪重负,已经油尽灯枯,即使再好的药物和名医,也无法挽回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四十四岁的胤祥病故于京师,为四哥雍正帝鞠躬尽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