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清朝当上一个知县有多难?有人到死都没有等到任职
【知县|清朝当上一个知县有多难?有人到死都没有等到任职】现代人动不动就说古代知县是“七品芝麻官”,说这话的时候还一脸的不屑 。其实你知道吗,在清朝时期,要当上一名知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无数读书人穷尽一生,都没过一把“县太爷”的瘾 。
清朝时期,一个普通人要当上知县,通常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走科举考试之路,这是“正途” 。第二种是走花钱捐纳、保举之路,被称之为“异途” 。
先来看第一种正途 。
清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沿袭明朝制度,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三大关口 。闯过童生试关口,获得秀才功名;闯过乡试关口,获得举人功名;闯过会试关口,获得进士功名 。
文章图片
郑板桥还算运气好的,他只候选了6、7年时间 。一位叫唐崧甫的人,候补了20多年;一位叫刘黎阁的人,则候补了26年 。甚至还有运气不好的人,到死都没有等到任职的这一天 。一个叫王竹的人,候补了20年,穷得脸无肉像,好不容易等来了荆溪县令,却在得到消息4天后病死了 。
再说一个花钱捐纳的故事 。
在咸丰年间,有一个叫杜凤治的考生,是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 。他在屡试不第后,参加了6年一次的大挑,被挑了二等,只能出任教职 。杜凤治心有不甘,一心想当知县 。怎么呢?他索性花钱买了一个候补知县,然后留在京城静候佳音 。
这一等就是10多年,到同治年间,终于传出好消息,被分配到广东广宁县做知县 。
可是,杜凤治并没有马上出发,在京城又呆了4个多月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在京城住了这10多年,已经耗尽财产,穷得叮当响,连赴任的盘缠都没有了 。
文章图片
好在有精明的商人,专门向他这种赴任官员借钱,收取利息 。杜凤治借了一大笔钱,支付了迎来送往的各项开支,这才走马上任 。上任时,他已经连本带利欠下1万多两银子的巨额债务 。
广宁知县年俸为45两银子,养廉银为1500两银子,这意味着,杜凤治要不吃不喝6年,才能偿还这笔巨债 。
对于这些债务缠身的“县太爷”来说,从地方搜刮民脂民膏几乎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俾类钞》《望凫行馆宦粤日记》等】
推荐阅读
- 不法分子|疫情当前,防范电诈要牢记!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以旧换新|从创新产品到升级服务 京东电器年货节以“后背”担当谱写守护篇章
- 手术|手术后的“病媛”病床上带货,面容精致气色好被质疑,当事人发声
- 多模态|人脸也能被“偷走”?这些漏洞要当心了
- 中国|全民做电商、送外卖、做抖音,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未来?
- 马云|当初,马云曾对一名女员工承诺:做满10年就分红2亿,结局如何
- 管理|当“数智驱动”刻在企业的基因里,会发生什么?
- 死亡|不寒而栗!电商平台现隐秘勾当,有店铺一上午接40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