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都有哪些败笔?经典战役着墨不多,爱情戏略显唐突

《跨过鸭绿江》都有哪些败笔?经典战役着墨不多,爱情戏略显唐突
历史大剧《跨过鸭绿江》,在浮躁敷衍的影视剧江湖中,确实是让我们看到了制作方的良心之处 。《跨过鸭绿江》一经面世,就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不仅当年的亲历者感同身受,而且年轻一代也被抗美援朝的伟大篇章所折服震撼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跨过鸭绿江》成了一个“现象级”的历史大剧 。在笔者看来,《跨过鸭绿江》最为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两点:
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
纵观以往抗美援朝影视剧,拍得不够全面 。比如在《跨过鸭绿江》之前,也有一部颇具影响力的《三八线》 。但《三八线》的叙事主线是营连级,关于抗美援朝更多的细节没有展现出来 。又如《战将》,韩先楚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是非常漂亮的,可并没有直接展示出来 。
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都有哪些败笔?经典战役着墨不多,爱情戏略显唐突
文章图片

事实证明,正是这个简易机场给第九兵团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 。《跨过鸭绿江》没有避重就轻地展现长津湖战役,而是实事求是的将美军的专业给展示出来了 。由此可见,《跨过鸭绿江》对美军人物的刻画还是比较形象生动的 。这一做法,也符合《跨过鸭绿江》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的初衷 。
尽管《跨过鸭绿江》有上述优点,可也有败笔存在 。其中,经典战役着墨不多、爱情戏略显唐突是两大吐槽点 。笔者就结合时代背景与《跨过鸭绿江》的拍摄实际,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大败笔究竟是不是所说的那样?
经典战役着墨不多
抗美援朝诞生了很多经典战役,但在《跨过鸭绿江》中着墨并不多 。接着说长津湖战役,第九兵团打的非常艰苦,可前期铺垫完成之后,一个旁白就结束了,这个让人很难理解 。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先辈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与机械化美军作战 。然而,《跨过鸭绿江》并没有把经典战役给完美地展示出来 。
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都有哪些败笔?经典战役着墨不多,爱情戏略显唐突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跨过鸭绿江》的拍摄周期非常之短:从开机到播出,就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 。当然了,如此短的时间内,还包括了后期剪辑、配音、制作等诸多工序 。拍摄战争场面,就意味着拍摄周期延长 。所以,欣赏《跨过鸭绿江》的同时,也要体谅中国的“电视人” 。他们在如此短的拍摄周期内,拿出一部诚意之作,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
爱情戏略显唐突
想必看《跨过鸭绿江》的朋友们,对于突如其来的爱情戏份感到很是唐如 。笔者也是很反感,只要有爱情戏就直接跳过:查阅相关资料也没找到那些人物 。因而,《跨过鸭绿江》爱情戏也是饱受诟病的败笔之一 。但我们回过头来想象一下,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先辈们,基本上都是二十出头,正值“战火中的青春” 。
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都有哪些败笔?经典战役着墨不多,爱情戏略显唐突
文章图片

《跨过鸭绿江》也想通过战场上的儿女情长,让观众更为深刻的理解抗美援朝的伟大之处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其实,不仅仅是抗美援朝,就是在条件极为艰苦的长征中,也有不少年轻人,因为共同的理想追求而结为伉俪 。所以,《跨过鸭绿江》拍摄部分爱情戏,也是在剧情紧张推进之余的一种节奏舒缓,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
【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都有哪些败笔?经典战役着墨不多,爱情戏略显唐突】
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都有哪些败笔?经典战役着墨不多,爱情戏略显唐突
文章图片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