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光明|拥有4000杆洋枪的归王邓光明,令曾国藩惧怕,最后投降左宗棠

太平天国与清朝的战争,正处于冷热兵器交汇时代,太平军各部在战场上见识了洋枪洋炮的威力,也努力组建自己的洋枪队 。其中忠王李秀成麾下的听王陈炳文有7000人的洋枪队,另外一位一直在陈炳文之下,后来封为归王的邓光明,稍逊一些,也有4000杆洋枪 。
邓光明洋枪队久经战阵,威名非同凡响,跟随李秀成第二、三次进攻上海时,清朝地方官员听闻邓光明要从自己这里过去,都大惊失色,后来听说邓不来了,纷纷额手称庆 。
【邓光明|拥有4000杆洋枪的归王邓光明,令曾国藩惧怕,最后投降左宗棠】宽厚爱民,治下有方
李秀成擅长用人,不重同乡,不重亲族,不重旧部,只重才能 。邓光明就是这样从军中提拔起来 。1860年6月,跟随陈炳文一起攻取嘉兴,陈炳文随后留守,邓光明则负责城北地区 。
太平天国的突出特点就是官员文武不分,文官可以统兵上战场,武将也兼管地方治理 。邓光明和上司陈炳文的风格一致,都是御下严整,军纪森严 。城内出榜安民,如果有兵将胆敢滋扰百姓,可以捆了之后送军营严办,于是四民安居乐业 。(太平军军纪因将而异,李秀成另外一位部将陈坤书因为御下甚宽,所以军队经常扰民 。)
邓光明|拥有4000杆洋枪的归王邓光明,令曾国藩惧怕,最后投降左宗棠
文章图片

邓光明随后听从听王指挥,频繁在杭州救应附近各地,此时太平天国王爵滥封,邓光明也被封为颇为难听的归王 。周边形势恶劣,左宗棠楚军在南,淮军潘鼎新等部在北,两边攻来 。为了自身考虑,邓光明渐生贰心,想暗通李鸿章谈判投降,但一直犹豫 。
1863年12月,发生苏州杀降,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嘉、比王伍贵文等四王四天将刺杀慕王谭绍光,献苏州降于李鸿章,但很快全数被程学启杀死 。消息传来,归王大惊,投降的念头才稍为中止 。
其实此时陈炳文也一样通过族兄陈大桂暗通李鸿章,同样是因为苏州杀降而中止,陈炳文甚至把城中安排好的内应也杀了 。
杭州撤退,全军投降
进入1864年,太平天国已经岌岌可危,李秀成无力顾及江浙 。陈炳文与邓光明欲投降不成,还在坚守杭州,康王汪海洋则在旁边的余杭,虽然互为犄角,实为孤城 。听、归二王奋勇抵抗,屡次击败敌人,但清军在常捷军将领德克碑的支援下,攻城也越发猛烈,眼看杭州守不住了!
无可奈何之下,1864年3月,趁黎明时分,邓光明从武林门弃城北走,汪海洋见状也弃守余杭,两人合众撤退,因为邓光明的手部曾经受伤,只能退守到嘉兴府城以南的石门县 。几天后,陈炳文得知嘉兴府城已经失陷,也弃城北走,杭州城破,很快,左宗棠大军逼近石门 。
此时归王伤势沉重,已经残疾不能再战,城外又被大军围困,投降又怕被杀,正进退两难 。忽然间,他看到前来攻打石门的清将就是原来的太平天国会王蔡元隆,不禁心里一喜,知道自己终于等到投降的机会 。
邓光明|拥有4000杆洋枪的归王邓光明,令曾国藩惧怕,最后投降左宗棠
文章图片

这位蔡元隆原来是忠王爱婿,守太仓的时候搞过一出太仓诈降,差点坑死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 。但他算准了李鸿章与左宗棠之间的矛盾,献海宁城真降于左宗棠,左宗棠颇为厚道,对他用而不疑,淮军记恨前仇,几次要人,就是不给 。
这样看上去,左宗棠重诺守信,投降他比投降李鸿章好得多!
一番书信暗通之后,邓光明下令全军放下武器,他本人亲自前往清营中投降,左宗棠坦然接受,并且授予了一个都司小官,命令攻打湖州 。但邓光明的手已经残疾,无法打仗,投降也只是为了避祸,并非想着立功,此后的事迹不为人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