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世茂海上丝路博物馆开馆:再读故宫文物,发现呈现“海丝”( 二 )

大洋之路-贸易之路 船舱剖面展示
在公元7-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中东商旅为中国与南海、印度洋贸易中的主要参与者,构建起了当时海上交通网络 。在这里,观众还可以听到阿拉伯货商的虚拟人像,娓娓道来那些在商贸途中发生的事、见识的人 。在整个丝绸之路贸易中,丝绸贸易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出产于江南的生丝、丝绸可销往欧洲、北美洲、东南亚、日本等地 。丝绸在人们的穿着装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西方服装、装饰文化中散发出不同的光辉 。循着展厅里的路线前行,这些海丝路上的热门货物逐一进入观者视线 。
博物馆|世茂海上丝路博物馆开馆:再读故宫文物,发现呈现“海丝”
文章图片

大洋之路-贸易之路 中国房间场景与外销丝绸
陶瓷,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对外贸易输出货物,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大宗、最重要的贸易货物,陶瓷经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后,均对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大洋之路”单元的陶瓷板块,观众们不仅能看到一系列精美的外销瓷陈列,也将看到当中国的陶瓷来到世界其他国家后,对当地生活习俗、审美趣味、艺术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
博物馆|世茂海上丝路博物馆开馆:再读故宫文物,发现呈现“海丝”
文章图片

大洋之路-贸易之路 瓷器
海上丝绸之路还为沿途的国家带去了茶 。茶在各国造就了不同的饮茶方式和茶文化 。以东亚邻国日韩为代表,绿茶发展成了茶道、茶礼等仪式感十足的饮茶方式,并延伸出一整套的审美、修养之道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则偏好红茶,并将其化于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世界上红茶消费量和品鉴力最强的国家 。香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货品,与丝、瓷、茶的单方面输出不同,许多特色的香料在海丝的贸易过程中被带回了中国 。在“大洋之路”单元的香料板块中提供了特别的嗅觉装置,胡椒肉桂、豆蔻、迷迭香、龙涎香等各具特点的香料气味让观众得以呼吸到长长路途中异域风情 。
博物馆|世茂海上丝路博物馆开馆:再读故宫文物,发现呈现“海丝”
文章图片

大洋之路-贸易之路 瓷器、香料(效果图)
除了繁荣的贸易之路,展览还呈现了海丝路上友好的文化沟通和交流 。唐有鉴真六次东渡,明有郑和七下西洋,海丝之路不仅对我国,也对周边和沿途国家的文化、商业交流造成了空前的影响 。而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丰富多样的物种也随着往来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 。那些带着“胡”“洋”“番”的植物就是其中代表:菠菜,西红柿,胡椒、甘蓝、香菜、黄瓜等现在看来平平无奇的食材,都曾是远渡重洋的外来客 。根据这些食材特性制作的面、饼、薄饼、麻食、饺子,是丝绸之路上食物的典型 。
泉州港作为宋元时期闻名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港,象征着多元和国际 。泉州“三港十二湾”的地理环境,是中国通过海丝之路看向世界的眼睛 。这座天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港口注定要在海丝之路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博物馆|世茂海上丝路博物馆开馆:再读故宫文物,发现呈现“海丝”
文章图片

以港为眼-大港风云(效果图)
在“以港为眼-大港风云”单元中,泉州的林銮渡、姑嫂塔、六胜塔、五王府等诸多海丝之路的重要史迹,将通过互动影片、场景复原、VR望远镜等方式进行重现,观者得以一览当年港口的繁荣景象 。海丝之路在明之后也遭受过打击一度衰落,展厅中也呈现了复原的港口废墟景象,观众可以在展厅中通过“港口兴衰”和“明令之下”两部短片简要地了解到港口城市在时代潮流中的开放与封闭 。看着百废待兴的景象,对比开放贸易和闭关锁国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