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为什么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

要想解开这个疑问,我们还是先听听影片《上甘岭》中连长张忠发的原型张计发老人是怎么说的 。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张计发是防守上甘岭的志愿军十五军一三五团七连连长 。他永远不会忘记,在狭窄的坑道里,整整 7天战士们已经没有喝水的战友们,连小便都解不出来了 。可是,当运输员刘明生把两个苹果带进坑道时,连长张计发将苹果给了步话员,步话员又传给了重伤员……苹果在坑道里传了一遍,又完整地回到了张连长手中 。
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为什么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
文章图片

坑道工事,是志愿军对我军防御阵地的创新 。志愿军司令部对坑道的要求是做到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等“七防”,成为能防、能攻、能机动、能生活的完整体系 。
坑道工事有"人"字形、"丁"字形等数种,坑道内备有战斗、生活等设施,使阵地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体系,退可守、进可攻,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生存能力,增强了整个防御的稳定性 。
在朝鲜战场上,每当美军进行狂轰滥炸时,我军便宜利用坑道隐蔽,保存有生力量;敌人发起冲击时,又迅速从坑道中钻出,对敌人进行猛烈打击;当阵地暂时被敌人占领时,又可以攻利用坑道殂杀敌人,消耗、拖住敌人,阻止敌人向纵深扩张 。
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为什么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
文章图片

凭借坑道这一秘密武器,别看美军炸得欢,我军伤亡大大减少 。在朝鲜战场,我军共构筑坑道200公里,堑壕、交通壕650公里,掩体1 万多个,形成了 250 公里长、以坑道为骨干的阵地防御体系 。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 。
十二军的参战
当然,光靠坑道这一防御武器,是不能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的 。在上甘岭战役最紧张、最艰苦的时候,志愿军及时调遣第十二军参战,保障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
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为什么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
文章图片

十二军上阵地时,到处一片虚土 。军长李德生命令预备连队上去挖坑道,并从各个连队抽调来10多个炊事员,在741高地后面一个岩洞里日夜蒸馒头,还组织50多人的专门运输队,不分昼夜往前沿运送 。就这样,李德生解决了屯兵、作战问题,于是李德生命令将士们:“要下最大决心,千方百计打击敌人,守住阵地!”
【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为什么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第十二军有着丰富的坑道优点经验,他们根据敌人活动规律和上甘岭地形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战斗部署: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保证了充足的预备 。李德生的这种“小兵群战术”,在敌人猛烈炮火袭来时,可以完美的避开敌人的火力优势,伤亡不大;而当大批敌人涌上阵地时,我军炮火、冲锋枪、机枪和手雷、爆破筒等又发挥了重大作用,给敌以毁灭性打击 。
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为什么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
文章图片

为了取得战役的胜利,志愿军司令部紧急抽调炮兵第二师、第七师,火箭炮兵第二〇九团,第六十七军炮兵团,高炮两个团,共计各种大口径火炮114门,喀秋莎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 。对美军进行严厉的炮火覆盖,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 。
美军在志愿军的炮火打击下,伤亡惨重 。美军随军采访人员在报道中写道:“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 。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 。”
在1个多月激烈争夺战中,美军第七师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出战斗,我军胜利完成上甘岭战役的作战任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