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唐朝若以文官领兵,能不能阻止安史之乱、能不能控制节度使?
安史之乱前,的确可以阻止 。
你类比一下北宋就可以了 。如果安禄山只是一介文官,那么他大概率不会折腾出举国内战 。但是,还要看这个文官有没有质变成武将、质变成权臣 。即便是文官,捏着那么大的权力、处于那么急的形势,也可能成为喊来雪崩的人 。
文章图片
安禄山后来还兼任了河东节度使,也就是身兼三个节度使 。但是,这不算最牛的 。最牛的是王忠嗣,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个节度使 。王忠嗣是武将不假,但他可是在宫里长大的,长期跟太子混在一起的人 。所以,王忠嗣得算半个大唐宗室 。
但后来,肯定不能这么搞了 。这种级别的节度使要是造反了,朝廷根本就控制不住 。于是,天宝年间的十个节度使(含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就搞了两两组合,对着东北的范阳和平卢,算是一对儿;对着吐蕃的河西和陇右,算是一对儿;镇守西域的安西和北庭,算是一对儿;拱卫京师的朔方、河东,算是一对儿 。至于剑南节度使,主要就是奔着云南的南诏去的 。而至于岭南的五府经略使,还不够节度使的级别 。
文章图片
既然要朝廷信任,那用文官咋就不行了?
文官派出去当节度使,当久了再给调回来,这也方便 。所以,文官掌军,完全可以 。而且,节度使设置之初也是这么干的 。当时,就有所谓的出将入相一说 。在庙堂混不上去了,肯定当不上宰相了,那就派出去当个节度使 。节度使不行,那就当个州刺史 。而在节度使的位置上干得好了,那就召回来当个宰相 。甚至,皇帝看上谁了,要把他培养成宰相了,那就先让他当一段时间的节度使,算是赚履历 。
比如宰相张说,起步是贤良方正科的策论第一名 。这就是人才啊 。大唐帝国只要制度上没出问题,就一定要把他培养成宰相 。虽然官场几经起伏,但张说终于在公元711年当上了宰相 。但是,他与玄宗皇帝任命的宰相姚崇不和,于是就被贬出朝廷,当了刺史这种地方官 。再后,又被皇帝看重了,接着就被派到东北当幽州都督 。在公元718年到公元720年间,他当了一段时间的范阳军节度使,后又转任朔方节度使 。最后,张说又回到长安,当了宰相 。
文章图片
这就是文官掌军了 。你让张说这种人当节度使,他怎么也不可能成为安禄山 。简单说,就是不会造反 。但是,张说这种人毕竟是少数 。自古以来,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又有几个?安不了邦也无所谓,怂一点儿、少打仗,还能省钱 。所以,还是用文官比较踏实 。
但关键是,张说当节度使的时间太短 。时间长了,这种文官也肯定会变成武将,甚至权臣 。如果能让节度使流起来,那么也可以杜绝造反难制的情况 。这个没问题 。后来的宋朝就是这么干的 。宋朝很少由纯正的武将掌兵 。建国稳定以后,边地的实权派主要是从朝廷派出去的文官 。而且,还经常调动,就不可能让你在军中呆久了 。
但是,唐朝为什么就不再这么玩了呢?
传统帝国三个要命的地方,再重复一遍:一个是朝堂、一个是民治、一个是边地 。边地和民治怎么发展,直接取决于朝堂 。这时候,朝堂出问题了 。而根子却在民治,具体是财政出现了困难 。于是,在朝堂上形成了两拨人,一拨人主张开源,主张去民间找钱花,也就是所谓的聚敛集团;一伙人主张节流,主张政府少花钱,也就是所谓的贤相集团 。
推荐阅读
- 杨玉环|唐朝真的以胖为美?看到杨玉环的真实身高、体重后,女孩们扎心了
- 张巡|为唐朝守睢阳的张巡,究竟是名将还是败类?他背后就是富庶的江淮
-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是哪一个?不是汉朝、也不是唐朝
- 李白|李白与郭子仪:时隔22年,各救对方一命,意外改写唐朝历史
- 唐朝|唐朝有名的地痞,强行将亡夫埋葬在龙穴,三十年后真成开国皇帝?
- 唐朝|胸怀大志的唐文宗为何斗不过家奴,甘露之变后的唐朝有多灰暗?
- 唐朝|唐朝灭亡时有多惨?一顿饭除掉所有皇子,30位忠臣被抛尸黄河
- 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全族64人为国殉难,为何背叛唐朝
-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三个王朝:盛唐只能排第三,第一堪称绞肉机
- 唐朝|古人靠两条腿出行?别被误导了,我们祖先早有了出租车和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