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为何称明清皇帝用年号?称唐宋皇帝用庙号?跟明清的一个惯例有关

永乐、康熙、乾隆……这些再也熟悉不过的清朝皇帝,在影视作品的推动下,栩栩如生地活在大众心中 。
我们熟悉他们的伟业、他们的癖好,并津津乐道他们后宫的是是非非,却少有人知“康熙、雍正、乾隆”这些能代表一个王朝的字眼,只是皇帝的年号 。
年号|为何称明清皇帝用年号?称唐宋皇帝用庙号?跟明清的一个惯例有关
文章图片

年号有两种,一是建元,一是改元 。新君即位,都要确立一个新年号,这叫建元 。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患等大事、要事,甚至用腻了一个年号,都要下令更改新年号,这叫改元 。
改元导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出现多个年号,有的多达十几个年号 。比如,武则天在位21位,17次改年号,汉武帝、唐高宗也都是十几次更换年号 。
如此更换频繁的年号,肯定不便于用在对皇帝的称呼上 。
【年号|为何称明清皇帝用年号?称唐宋皇帝用庙号?跟明清的一个惯例有关】
年号|为何称明清皇帝用年号?称唐宋皇帝用庙号?跟明清的一个惯例有关
文章图片

但是,自唐代之后,年号呈现出删繁就简的趋势,最终在明代形成了一帝一年号的惯例,使得一个年号得以较长时间的使用 。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康熙”年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乾隆”年号,分别使用了61年和60年,长达一个甲子,早已深入人心 。
由于年号长时间和皇帝紧密联系,对常人来说又远比其他的谥号、庙号、陵号等称呼好记好用,所以年号在明清时代最终成为皇帝家喻户晓的名片 。
参考书目:《国家人文历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