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胡适两子,一子成才一子与他断绝父子结局凄惨,背后原因与它有关( 二 )


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他并不明白,他甚至还对此有怨言 。
胡思杜回国仅仅几个月后的1948年12月,北京已被解放军包围,国民党开展"抢救运动",用飞机空运出陷在北京的专家学者 。
作为国际知名学者的胡适,自然在“抢救”名单中 。可胡适走时,唯独没有带上次子胡思杜 。临行前,胡适只给他留下了一箱细软,这箱细软最后还被胡思杜交到了组织上 。
关于胡思杜没有跟家人一起离开的原因,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是:胡思杜一直对父亲不满,不愿意与他同行;第二种说法是,当时胡适匆忙,唯独落下了胡思杜;第三种则是说胡思杜认为自己没有做对不起党国的事情,没人会把他怎样所以他不需要走 。
胡适|胡适两子,一子成才一子与他断绝父子结局凄惨,背后原因与它有关
文章图片

哥哥为胡思杜立的纪念碑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间接说明:胡适与胡思杜的父子感情多少存在一定的问题 。
1950年9月22日,胡思杜所写的《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其中有些言词对胡适来说堪称侮辱,直接违背了中国传统的人伦关系,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
看到文章后,胡适表面看起来分外淡定,他只将这篇文章剪下来并贴在了9月27号的日记本上 。在文章旁边,胡适还写了一句:“小儿此文是奉命发表的” 。
此后,胡思杜还公开宣布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 。但此时的胡适面对这一切,也未有任何表示 。
公平来讲,胡思杜此举很可能是出于政治考虑,因为当时的形势下,胡适是被批判的对象 。但即便如此,能让亲生儿子做出这等枉顾人伦的事情,也足见胡适家庭教育的失败 。
此后直到胡适去世,他与幼子也未曾再见一面 。直到1962年2月24日胡适因病辞世,他甚至也不知道,早在5年前,他的幼子就已因种种原因上吊自杀了,那年,他年仅36岁 。可叹长相俊秀的他,却终因性格问题和未有所成(也有成分因素)的缘故,竟始终未曾婚配 。
胡适|胡适两子,一子成才一子与他断绝父子结局凄惨,背后原因与它有关
文章图片

因为不知道儿子早已过世的缘故,胡适还在遗嘱中嘱托将个人财产平分给两个儿子 。
即便儿子已大逆不道地宣布与他断绝父子关系,他也依旧不忘将财产分给儿子,从这点就足见胡适对儿子胡思杜的爱从来是一分不少的 。
但父母对孩子的爱,从不应该仅体现在财产上,而更应该体现在给予陪伴和好的言传身教上!
不知临终时,曾经的北大校长胡适,是否在遗憾中悟到了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