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第四次河西之战:秦国攻打魏国,结果先胜后败
河西之战是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恰逢魏国精锐丧失殆尽,国力大损,最终秦国收复河西之地 。不过,在商鞅变法之前,魏国则牢牢占据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并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围绕着河西之地,秦国和魏国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战役 。
文章图片
公元前352年,秦乘魏军在桂陵之战大败于齐军之机,由繁庞城东渡黄河,包围了魏故都安邑,魏守军降 。到了公元前351年,商鞅率军包围固阳,魏国固阳的守军,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只好投降,秦国收回了一部分的失地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第四次河西之地的初期,秦国可以说是连续取得胜利 。与此相对应的是,魏国则是节节败退,难以抵挡秦国大军的攻势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因为秦国的实力已经超过了魏国,而是因为后者四面树敌,导致自己无法调集兵力来反击秦国 。
公元前351年,商鞅率军进围固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 。魏惠王立即派军在固阳东修建了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止秦军东进,保障河东地区与大梁的联系 。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秦军的迅猛攻势,魏国逐渐调集兵力,选择先对付秦国 。
文章图片
三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桂陵之战后,魏惠王做出了积极的调整和改变 。根据《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桂陵之战并没有击溃魏军主力,齐国也没有正式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赵国都城邯郸仍为魏国所占领 。公元前352年(周显王十七年),魏惠王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被迫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 。
公元前351年(周显王十八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都城邯郸 。大约在此时齐国将庞涓释放,使其回魏国再度为将 。因此,在稳定中原地区的局势后,魏惠王选择调集大军来反击秦国 。公元前350年,魏国夺回了旧都安邑,西进并包围了定阳(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固县镇),在魏国的攻势之下,同时又为争取时间在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秦孝公被迫在彤(今陕西华县)和魏惠王相会修好,并归还所得的魏国城池 。
文章图片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第四次河西之战中,秦国可以说是先胜后败 。在魏国将原先对付赵国、齐国的主力调到河西之地后,秦国大军难以抵挡,只能接受失败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秦孝公不仅归还了刚刚攻占的城池,还被迫和魏惠王进行了会盟,这可以说是城下之盟了,不然魏国大军继续进攻,秦国还可能丢掉更多的城池 。
四
最后,总的来说,对于第四次河西之战,秦国趁魏国在中原地区用兵,无暇西向的机会,一开始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但是,秦国却忽视了此时魏国仍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的事实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秦国虽经变法国力上升,但是,商鞅变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成效的,也即此时的变法成果尚未稳定,因此,秦国的国力与魏国还是有差距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魏国虽大败于齐国,却没有伤及根本,这也是魏国在邯郸之战攻破赵都,襄陵之战反败为胜的原因 。秦国看不到这一点,先胜后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
- 向海龙加入“非洲第一”传音,并不能让它挣钱更容易|最前线 | 功能机
- 新浪科技|苹果妥协,将在韩国允许应用开发者采用第三方支付
-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大洗牌”,阿里巴巴营收排第二,榜首营收1211亿
- 数字|第三方支付下半场:混战转共生
- 苹果税|开发者的胜利!苹果将在韩国允许采用第三方支付
- 阿拉巴马|亚马逊阿拉巴马仓库下月将举行第二次工会投票
- 支付|苹果将在韩国允许App开发商提供第三方支付选项
- 商家|戴珊上任“第一把火”:淘宝和天猫合体,利好中小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