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诸葛亮北伐违众拔谡,失败后抛出刘备遗嘱,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前言:
关羽因遭孙吴偷袭殒命之后,大哥刘备为了替兄弟报仇发动“夷陵之战”,可惜最后损失惨重,甚至他本人都因惨败病逝在了白帝城 。《三国志》记载刘备临死之前,曾留下两条遗嘱,第一条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先主遗嘱,吩咐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条遗嘱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托孤 。第二条遗嘱出现在《马谡传》中,刘备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然而诸葛亮并未将此话放在心上,对马谡十分欣赏与重用 。刘备的两次遗嘱,受众都是诸葛亮,关于第一条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有提及,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而第二条却未在其它文献中有所印证,它到底是真的吗?目的又何在呢?
刘备|诸葛亮北伐违众拔谡,失败后抛出刘备遗嘱,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文章图片

魏延比受诸葛亮信任的杨仪更靠谱
并且魏延与杨仪有矛盾,诸葛亮还“拉偏架”偏袒杨仪,致使魏延这个镇守汉中,令曹魏不敢寸进的大将,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内部有预谋的自己人手中 。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依然以北伐为己任,保持着率军击贼的雄心壮志 。而深受诸葛亮信任的杨仪,在后来仕途不如意之时,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 。表示说在诸葛亮去世时,自己若带兵前就魏延,今天又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呢!魏延与杨仪的心迹,可真是高下立判,同时世人也为诸葛亮亲近杨仪,疏远魏延感到不值 。而诸葛亮对魏延不能尽用其才的偏见,并不会有先见之明,任用魏延为北伐先锋 。
刘备|诸葛亮北伐违众拔谡,失败后抛出刘备遗嘱,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文章图片

吴壹落选先锋的原因
再说第二位有威望任先锋的吴壹,他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被任为护军,自己的寡妇妹妹还嫁给了刘备做夫人,即穆皇后 。刘备为帝后升吴壹为汉中都督,建兴八年因与魏延大破曹军大将费曜、郭淮,因功又被擢受徙亭侯、左将军 。接着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吴壹坚持魏延实兵诸围的策略,有效抵挡了曹魏的攻势 。蜀汉官员杨戏在《季汉辅臣赞》中,评价吴壹:“车骑高劲,惟其泛爱,以弱制强,不陷危坠”,对吴壹的赞赏跃然于纸上 。那么诸葛亮为何也不考虑吴壹为先锋呢?原来吴壹最初原是刘焉、刘璋的部将,其父与刘焉有故交,所以在其父早逝之后,带着家人投奔了刘焉,他的妹妹就是做了刘焉的儿媳妇 。诸葛亮深知吴壹与刘氏父子的关系,益州本是刘氏父子的地盘,刘备用计夺来 。而且吴壹还曾受刘璋之命,在涪城阻挡刘备,战败后才向刘备投降 。曾经对刘备不利的吴壹,自然会受到诸葛亮的疑惧,定不会将蜀国先锋军,交到吴壹手上 。
刘备|诸葛亮北伐违众拔谡,失败后抛出刘备遗嘱,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文章图片

【刘备|诸葛亮北伐违众拔谡,失败后抛出刘备遗嘱,其中原因耐人寻味】诸葛亮违众拔谡的深层原因
即使魏延与吴壹不被重用,那诸葛亮为何偏偏要违众提拔马谡呢?这固然与马谡好论军计有关,而更多的是因为与诸葛亮关系非同一般 。蜀汉官员对诸葛亮十分敬重,即使刘备在世之时,也用丞相、君这种敬语称呼诸葛亮,而马良与诸葛亮更为亲密,甚至用尊兄这个词,马良在出使孙吴,请诸葛亮为文介绍孙权之时,诸葛亮十分放心地让马良自行起草,可见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连裴松都认为诸葛亮与马良情同兄弟 。既然有这份交情在,那么在诸葛亮精心筹划,且非常有信心的北伐战事中,委任马良的弟弟马谡为先锋,期盼其建功立业,也在情理之中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