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古代饥荒灾民吃不上饭,河里鱼虾泛滥,他们为何宁吃树皮也不捕鱼

西晋惠帝时期,有一年发生灾荒,当地官员就立刻上报给晋惠帝,“善良”的晋惠帝想要为百姓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要到了一个办法,他说: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晋惠帝|古代饥荒灾民吃不上饭,河里鱼虾泛滥,他们为何宁吃树皮也不捕鱼
文章图片

陕西巡按马懋才在《备陈大饥疏》也是写了百姓不断在山中争抢蓬草,蓬草吃完,就吃树皮,吃完树皮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崇祯六年“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死亡过半” 。
崇祯七年,兵部尚书吕维祺又上书朝廷,写到灾荒之后的现状: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似闻鬼哭 。
晋惠帝|古代饥荒灾民吃不上饭,河里鱼虾泛滥,他们为何宁吃树皮也不捕鱼
文章图片

在这些文献记载当中,都没有提到百姓去吃鱼虾,按照常人的理解,古代时期,水源没有被污染,鱼虾肯定非常丰富,但是古人对蝗灾认知不全,古人认为蝗虫都是鱼虾变化而成,宋代陆佃在《埤雅》就有说:或曰蝗即鱼卵所化 。
因此古人叫蝗虫也称为“蝗神”,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既然是大旱,连田地都没有水浇灌,河水肯定也居民周边的河流肯定也出现了断流,又怎么打渔呢?既然不能打渔,总可以到山上去捕猎吧!
晋惠帝|古代饥荒灾民吃不上饭,河里鱼虾泛滥,他们为何宁吃树皮也不捕鱼
文章图片

前文也说了,农耕文化的推动就是因为野兽渐少的情况,根据调查,从秦朝到清,饥荒爆发是愈加频发,秦朝时期大概是12年左右,而明清两代已经缩减到3至4年,这也是因为大力开荒所致 。
【晋惠帝|古代饥荒灾民吃不上饭,河里鱼虾泛滥,他们为何宁吃树皮也不捕鱼】不过随着经济逐渐发展,国家也是大力扶持农业种植,灾荒年早已经远离,所以许多人都难以理解为何饥荒时不下河捕鱼,因为根本就不可能捕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