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1986年,由福州鼓楼区挖出的古墓,牵出南宋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1986年8月 , 福州鼓楼区的茶园山小学在修建操场的时候挖出了两具尸体 。后来经过相关部门的鉴定 , 这是两具南宋的古尸 。
很快 , 福建省博物馆的专家和工作人员来到现场 , 对埋葬古尸的墓葬进行保护性发掘 , 发现这是南宋端平年间一对夫妻的合葬墓 。墓室由青砖堆砌而成 , 规模并不大 , 宽1.2米左右 , 长2.3米左右 , 高只有1.1米左右 , 刚好能装下棺椁而已 。
原本这种“平民级别”的墓葬是不会引起多大的关注的 , 毕竟考古学家们见得多了 。但是这个墓穴比较特殊 , 不但尸体保存完好 , 还出土了四百多件各种纱罗织物!可谓是一座南宋服饰的陈列馆 , 并且墓室当中还有一件保存完好的招魂帛幡 。
古墓|1986年,由福州鼓楼区挖出的古墓,牵出南宋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文章图片
根据招魂帛幡上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1235年 , 蒙古大举南侵 , 墓室的男主人是当时在前线抗击蒙古军队的武将 , 牺牲在了重庆奉节夔门 , 马革裹尸还 , 最后魂归故里 。
福建医学院和福建省博物馆联合对墓室男主人的遗体进行了检测 , 他生前身高1.8米左右 , 年龄在40岁左右 , 遗体的脊柱完全断裂 , 推测是生前遭遇重击而亡 。遗体的皮肤还光滑有弹性 , 这得益于注入在遗体中的大量水银 。时隔数百年 , 棺椁中水银的淹没体积依旧有大概0.13立方米 。
墓室女主人生前的身高只有1.4米左右 , 生前的年纪还不到30岁 , 头部的发髻还保留着 , 身体内同样是注满了水银 。当时理学盛行 , 女人们都缠小脚 , 但是墓室女主人却是一双大脚 。
古墓|1986年,由福州鼓楼区挖出的古墓,牵出南宋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文章图片
可能是因为入殓的时候女主人遗体内腐败细菌没有除尽 , 导致安葬之后腹部压强迅速攀升 , 将体内的尸液混合着血红蛋白从下体排出了体外 , 导致遗体的下半身出现了暗红色血斑 。
虽然没有找到墓志铭 , 但是从陪葬品的规模和水银的用量看来 , 男主人应该是当时南宋军队里的高官 。男主人尸体上一条正三品武官佩戴的玉带也昭示着他的身份 , 必然是诸卫上将军的级别 , 放在今天就是军长的级别 。
因为丈夫身份尊贵 , 女主人死后才能够陪葬大量的服饰 。并且在南宋纱罗织物只有高官家眷和贵族妇人才能穿戴 , 从这个墓中出土了一件衣服 , 厚度仅有0.12微米 , 堪比长沙马王堆汉墓素纱禅衣 , 现代工艺都很难达到 , 放在古代当是一件稀世珍宝 。如今 , 从这一座墓穴中出土的文物和尸体都保存于福州市博物馆 。
古墓|1986年,由福州鼓楼区挖出的古墓,牵出南宋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文章图片
【古墓|1986年,由福州鼓楼区挖出的古墓,牵出南宋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史书记载 , 1235年 , 蒙古大汗窝阔台建都和林 , 一边派出长子贵由发动西征 , 一边大举南侵进攻南宋 。其主要交战地点就是在湖北、四川和重庆一带 。在蒙古南侵的过程中 , 很少在水网纵横的江南发起大规模战役 , 反而是沿着“难以上青天”的蜀道大肆征伐 。结果 , 后来连大汗蒙哥都死在了钓鱼城之下 。
或许 , 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墓室男主人一样的热血男儿前赴后继地倒在蒙古铁骑之下 , 才有了“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偏安 。不过在此之后 , 就连墓室男主人这样的高官加英雄都没有名留青史 , 真是可悲可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