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抗日时期的间谍悬案:宴会之中,日本高官相继死亡

大王若捐金万斤,密谴细作至魏,访求晋鄙之党,奉以多金,使之布散留言 。——《东周列国志》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统一战线与日本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无论是正面战场的硝烟弥散,还是敌后战场的险象环出,以及地下战场的波谲云诡,无数中国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民族解放的历史赞歌 。
时至今日,中华民族已经远离了战争的硝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战争虽说已经遥不可及,但是先烈流下的鲜血却不能够被忘记 。
因此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通过这些电影,电视剧等,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并不久远的过往 。
抗日战争|抗日时期的间谍悬案:宴会之中,日本高官相继死亡
文章图片

但是因为詹长麟是领事馆大使亲自选拔的厨师,再加上他做的饭菜味道可口,许多日本人都对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他也因此逃过一劫 。
汪精卫是抗日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汉奸,在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他突然陷入了“战争必败”的消极情绪之中,在日军貌似坚不可摧的压力下惶惶不可终日 。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并且在此建立了以汉奸梁鸿志为首的“伪维新政府”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政权,虽说表面上看来,各个机构的领导人全部都由中国人担任,其实真正的实权掌握在日本人的手中 。
1938年12月,身为国民参议会议长,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潜逃越南,并且公开发表“艳电”,声称投降日本 。
抗日战争|抗日时期的间谍悬案:宴会之中,日本高官相继死亡
文章图片

当时,汪精卫手中掌握着一份绝密的国防情报,事关国军在整个华北地区的军事布局,一旦泄露,将会给中国的抗战事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
虽说汪精卫已经投降日本,但他仍然在待价而沽,一方面,在汪精卫眼里,日军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国民党军队是万难承受的;但是国军在华北地区也列装了一批装备精良的德械师,汪精卫对此也抱有一定的幻想 。
当时汪精卫决定,如果日军在华北战场的前期战斗中取得了优势,那么他就转手把军事情报出卖给日军,为自己换取荣华富贵 。
而一旦国军在前期战斗中得势,他就会在敌后战场起兵,与华北的国军交相呼应,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至于自己为什么投降,完全就可以用“麻痹日军”为借口搪塞过去 。
抗日战争|抗日时期的间谍悬案:宴会之中,日本高官相继死亡
文章图片

汪精卫两头下注,打得一手好算盘,只可惜,日军对于他的心思也早已经揣摩透彻,便派出了一名叫做黄俊的汉奸成为了汪精卫的近臣 。
最终成功窃取了绝密情报,并送给了日军总部,因为情报泄露,华北平原的国军一冲即溃,汪精卫也不得不搭上了日本人的战车,彻底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汉奸道路 。
至此,一颗谍战暗雷被悄然埋下 。
三、毒杀行动
1939年6月,日本外务省高官清水留三郎次长到访南京,当时的南京总领事大设宴席,并且邀请了日军华中派遣军山田乙三中将,以及当地傀儡政权的多名骨干参加 。詹长麟即使把消息汇报给了军统特务 。
抗日战争|抗日时期的间谍悬案:宴会之中,日本高官相继死亡
文章图片

得到消息的国军军统特务向詹长麟发来密信,要求他想尽办法,在宴会的食物中下毒 。
于是,詹长麟利用日本人爱喝清酒的习性,把毒药下在清酒中,为了防止日本人察觉出异味,他特地在毒药的粉末中提前混合了酒糟然后过滤而出,毒液也有着一股清酒的酒香味 。然后趁着夜色,他把毒药倒进了酒坛子里,然而悄悄溜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