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人|民国初年旗人生活贫困 很多人宁愿饿死也不去挣钱
文章图片
戴大拉翅的满族妇女(别说她长得像容嬷嬷) 。民国初年,北京旗人的生活水平普遍大幅下降,很大一部分陷入贫困或赤贫状态(四口之家每天收入不足35枚铜板) 。当官府断绝对他们的拨款或接济,他们很多人也就没有了衣食来源 。
文章图片
【旗人|民国初年旗人生活贫困 很多人宁愿饿死也不去挣钱】一户满族家庭 。据民国初年北京警察局的统计,在北京内城,赤贫人口超过10%的警区有3个,其中有两个是旗人聚居区 。在以旗人为主的内城右翼三区,赤贫人口达到15.8% 。
文章图片
一对满族夫妻,男子有个外国名字“查理” 。由于在数百年里养尊处优,旗人普遍缺乏谋生技能,他们也不愿意外出谋生 。甘博调查发现,部分旗人宁愿饿死,也不愿去劳动,认为劳动很丢人 。有人把自家地板上的砖撬起来卖掉,也不愿去干活挣钱 。
文章图片
看孩子的妇女 。溥仪的堂兄弟溥涧家产吃完,靠卖画为生;庄亲王的后代饿死在南横街的一个空房子里;末代睿亲王中铨因生活无着而私掘祖坟,以典当其中的财宝 。另据一份调查各旗官员因饥寒而死的分析册表明,有许多京师满族官员生活极端贫困,平时依靠救济,不少人终因生活困难而饿死 。
文章图片
戴大拉翅的妇女 。即便生计变得困难,旗人生活奢侈的习惯并没有改变 。1918年11月迪特莫发表在《经济季刊》的一份调查显示,满族人将他们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购买奢侈品 。汉族家庭每年收入50元,就能够量入为出地生活,当他们每年收入超过70元,就能有所积蓄 。而满族家庭只有年收入超过90元时,才不会出现家庭赤字 。
文章图片
这位满族妇女抱着一个很大的孩子 。民国政府曾设法培养旗人的谋生技艺,希望他们独立地从事工、 农、商业 。内务部办工厂收纳旗丁,限令学习一种技艺,毕业之后,由公家介绍分送各大工厂工作 。政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旗人从善后工厂学习毕业后进入工厂,负担起赡养家庭的职责 。
文章图片
庙会上的满族妇女 。旗人的生活困难问题,只是暂时的,是民国初年调整期的独特问题 。随着新一代的成长,他们逐渐掌握了独立谋生的本领,也就摆脱了贫困 。
推荐阅读
- 建设|日照:建设数字社会 让生活更美好
- 商贸|衢江:聚焦三大数字场景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
- 生活必须品|那些奇葩的网购经历,“人脸手机壳,脑瓜崩神器”看完不怕你不笑
- d抖音入局本地生活,做得起来吗?
- 互联网时代|“新微信”诞生, 马化腾已正式确认, 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 大片|致敬向美好生活奔赴的每个人,微众银行联合视觉志打造走心大片
- 王者荣耀|离开乐视的五年,我带着伤疤生活
- 我的骄傲|离开乐视的五年,我带着伤疤生活
- 五棵松|离开乐视的五年,我带着伤疤生活
- 数字人民币|国办:支持在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场景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