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曾经的功臣全族被杀,只因写史曝光皇家隐私

【拓跋焘|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曾经的功臣全族被杀,只因写史曝光皇家隐私】
拓跋焘|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曾经的功臣全族被杀,只因写史曝光皇家隐私
文章图片

第二件事,是谋划征伐 。北魏前期,北方黄河流域尚有多国割据,彼此间攻伐混战;南方的东晋、刘宋,也不时北伐 。北魏的主要精力倾注于军国征伐中 。在明元帝、太武帝两朝,崔浩参与谋划的大小征伐,不胜枚举 。
比如明元帝泰常元年(416年),东晋太尉刘裕亲率大军北伐后秦,后秦军连连败退,毫无还手之力 。为顺利进军关中,刘裕向北魏借道 。北魏大臣皆以为,刘裕西伐后秦其实意在侵略北魏,因此建议不借道 。但崔浩力排众议 。他认为刘裕誓在灭秦,极有可能成功 。若北魏阻拦晋军,刘裕因受阻而转攻北魏,北魏就难免有为后秦火中取栗、代其受敌之危 。如果柔然再趁机侵扰,北魏将遭晋军、柔然南北夹击,局面将不堪收拾 。先允许晋军借道西进,再出奇兵断绝晋军东归之路,待其后勤匮乏,军心混乱之际,再大举出击灭晋军 。事态发展,果然一如崔浩所料 。
拓跋焘|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曾经的功臣全族被杀,只因写史曝光皇家隐私
文章图片

太武帝神?二年(429年)四月,太武帝准备北伐柔然 。太史令张渊等以天象不利于北魏,柔然僻居漠北,土地荒凉,民众桀骜等理由,劝阻太武帝北伐,群臣齐声附和,只有崔浩支持北伐柔然 。他说:我早就熟观天象,三年之内,天子必将大破柔然、高车诸国 。征服了柔然、高车,免除国家后顾之忧,可专心对付刘宋 。经过崔浩分析,太武帝坚定了北伐柔然的决心 。太武帝亲征柔然,果然柔然降服,刘宋也没敢出兵侵犯北魏 。太武帝称赞崔浩“才略之美,举世无双;预知成败,若合符契”,自此对他更言听计从 。
拓跋焘|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曾经的功臣全族被杀,只因写史曝光皇家隐私
文章图片

第三件事,是议立太子 。明元帝因嗜服寒食散,身体羸弱 。泰常七年(422年)五月,自感不久于人世的明元帝秘密向崔浩请教身后之计 。崔浩建议早立太子,即便皇帝一旦不讳,北魏也不至于陷入混乱 。而诸皇子中,唯皇长子拓跋焘文武兼备,堪当大任 。明元帝采纳了崔浩的建议,立拓跋焘为太子,同时命长孙嵩、奚斤、崔浩等辅佐 。泰常八年(423),明元帝病逝,拓跋焘即位 。皇位的和平交接,保证了北魏统治集团内部的和平与稳定 。
三、国史狱事件
回到本文开头处,崔浩及其血族、姻亲被诛杀灭族,不是因为崔浩犯有叛卖国家、觊觎皇位等“十恶不赦”的大罪,而是因为他牵头撰写了一部记载北魏历史的史书 。
按理说,崔浩谋划军国,功绩赫赫,深得明元帝、太武帝信赖、倚重,即便以我们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 。何必再去画蛇添足,撰写这个祸及他和血族姻亲的国史呢?
史书记载,这是太武帝拓跋焘亲自交待下来的差事 。太延五年(439年)十二月,太武帝深感记载本朝历史的史书寥寥,与北魏天朝大国的身份相差甚远,于是命崔浩以司徒监秘书事,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著作事,续修国史 。
拓跋焘|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曾经的功臣全族被杀,只因写史曝光皇家隐私
文章图片

对崔浩来说,庙谟谋划,手到擒来;撰史作文,却非擅长 。但既然太武帝有诏,一生对皇权恭敬谨慎的崔浩,自然不会托词推脱 。另外,从后来崔浩允许将修撰的国史刻碑事来看,立德、立功、立言这三项很多古代知识分子毕生孜孜追求的业绩,或许对崔浩也有巨大的吸引力 。他组织史官分头撰写,并将这部史书命名为《国记》 。
崔浩虽然“综务处多,总裁而已”,但也并非碌碌无为 。《国记》全书告竣后,他还对其进行了一些“损益褒贬,折中润色”的工作 。著作令史闵湛、郗标揣摩迎合崔浩的心态,建议将《国记》刊刻于石碑,以流传后世,永存青史 。崔浩和太子拓跋晃都欣然同意,雇工刻碑,立于天坛东三里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