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六镇|辛亥革命中北洋军只有六镇,为何能左右中国局势?
作者:桓武上将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起复袁世凯,督师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党人 。此时的袁世凯却不甘心为清廷殉葬,他依仗着手中的六镇北洋新军,一方面与南方革命党人和谈,另一方面逼迫清帝逊位,在各方之间不断周旋,以获得最大利益 。
最终,在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将领的逼迫下,清廷隆裕太后下诏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宣布退位 。袁世凯也如愿以偿地在依照南北和谈协议,担任了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那么,袁世凯手中只有六镇北洋新军为何能左右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局势呢?
文章图片
李鸿章
不久后,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新军的编练进程大大加快 。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编组训练了六镇北洋新军 。不光如此,袁世凯还将麾下军官对全国各地的新军编练进行支持,使得全国大部分新军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北洋新军的气息 。
到了1905年,北洋六镇新军全部完成组建,并在不久之后按照编制将人员装备补充完整 。而此时的南方及全国的其他地区,还没有一个完全的镇 。
文章图片
接受检阅的北洋新军
【北洋六镇|辛亥革命中北洋军只有六镇,为何能左右中国局势?】北洋六镇新军的编制、装备和战斗力
小站练兵时,鉴于湘淮勇营练军虽然部分采用了西法练兵,但由于承袭旧制,导致弊端诸多 。袁世凯提出「必须采用泰西军制,照西法操练」,效仿德国军制,结合中国国情和经费问题,制定了新建陆军练兵计划 。
该计划下的新建陆军将达到12000人,战斗兵员达到7400人,采用西方多兵种合成制度,实施各兵种协同作战,改变了过去中国军队单一单位独自作战的情况 。并且这个军制影响了后来六镇北洋新军乃至整个清末新军的建制 。
文章图片
新军进行沙盘推演
到了1905年陆军部提出全国新军编练计划,明确编练36镇新军,并规定了各镇的编制,北洋新军也迅速依照编制完成了调整和装备人员的补充 。
按照规定:
1镇(师)下辖步队2协(旅),骑兵,炮兵各1标(团),工程兵、辎重兵各1营 。
步兵每协下辖2标(团),每标三营,每营4队(连),每队3排,每排3棚(班),每棚14人,都是战斗兵,每人均配发有步枪 。
文章图片
北洋新军炮兵
炮兵则是下辖3营,每营3队(连),每队3排,每排3棚(班),每棚14人 。其中两个营是陆路炮营(野炮营),一个营是过山炮营(山炮营),每个营都配备有18门火炮 。
骑兵每营4队(连),每队2排,每排2棚(班),每棚14人 。北洋六镇新军的骑兵部队没有采用当时近代热兵器条件下,西方普遍采用的团-连编制,而是效仿步兵一样采用着团–营–连的编制方式 。导致了编制大,灵活性低 。
文章图片
新军骑兵
北洋新军的装备在当时清政府组建的新军中堪称精良,比起世界军事强国来说也是不遑多让的 。袁世凯借着京畿直隶的重要战略地位,连续获得大批财政拨款,以此多次向德国、日本购买了大批军火,使得北洋新军的武器装备与国际接轨,并在每镇内实现了武器装备口径标准的统一,减小了后勤补给压力 。
特别是每镇炮兵部队都配备有3个炮兵营共54门75㎜火炮,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师级单位火炮装备最多的部队 。甚至超过了二战中日本老牌十七个主力师团直属炮兵联队配备的火炮(4个大队48门炮)和抗战中的中国军队巅峰——中国驻印军新38师和新22师(各配备了3个炮兵营一共36门火炮,因为计划有变,2个师装备了3个师的装备) 。
推荐阅读
- 新北洋|饿了么已公开智能取餐柜专利申请数144件
- 辛亥革命|参加辛亥革命的开国将帅有几位?1955年授何军衔?
- 辛亥革命|你所不知道的辛亥革命:原定八月十五起义,只因一样东西没有备齐
- 孙中山|辛亥精神缘起香港:“一部革命史 首章是香江”
- 辛亥革命|这些数字,见证110年前一场巨变
- 辛亥滦州起义|与武昌起义南北呼应:探访110年前辛亥滦州起义发生地
- 袁世凯|袁世凯是如何把北洋军变成私人军队呢?仅因为他是练兵的负责人?
- 清末|清末组建的北洋六镇,统制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 安庆|安庆发现一块辛亥石碑 再现历史文化名城近代风云
- 老照片|沉痛的历史老照片——北洋